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检索到  13  条相关信息

恩施土家族女性是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进入人们视野的。她们心仪现代,却又难割传统;既追逐外面世界的精彩,却又挚爱土家本土的质朴;既向往现代大都市的繁荣,却又斩不断大山的牵绊。在传统与现代、舶来与本土、都市与乡土的交缠中,演绎着婚姻深刻而生动的变迁。

作者:尹旦萍 出版时间:2009-07-01

杨家山村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属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全村辖11个村民组,1462户5340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32亩,林地面积22000亩,森林覆盖率85%,水资源丰富,辖两座水电站,贫困发生率较高。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建成茶叶基地5651亩、油茶基地3200亩、银杏基地1500亩,修通村级公...

作者:陈冬红 出版时间:2020-10-01

2021年,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富民兴农效果凸显,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乡村旅游亮点突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本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描绘战略蓝图;二是完善体制机制,统筹产业发展;三是优...

作者:王金伟 吴志才 出版时间:2022-12-01

追高来村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属高寒山区,受各种环境制约,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扶贫攻坚战的内外合力中,追高来村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等,借力取势找准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路径,从而创造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蓬勃发展的新农村风貌。本书探寻追高来村扶贫过程中人、物、力交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家庭再生产、公平与效率、留守现象、...

作者:刘小珉 出版时间:2018-12-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对非遗进行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制定了本地区非遗保护的相关法规,在非遗法律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较为宝贵的经验。积极探索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

双进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一支稳步前行的队伍。其扶贫攻坚实践亮点一:引入、培育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本村自然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亮点二: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以“生态农业+”为根基,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亮点三:实现农业机械化,能人带动经济发展。拓展农村贫困人群的增收...

作者:王桥 出版时间:2020-10-01

“易迁安置”是脱贫攻坚中解决特困人群脱贫的重要工程之一,易迁安置区域的治理与发展又必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深入恩施州实地调查易迁安置区域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其治理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从搬迁与融入、治理与发展、巩固与振兴三个层面探讨安置区域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所形成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并提出了...

作者:谭志松 胡孝红 出版时间:2024-03-01

本书是艺术人类学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了七篇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文章。这七篇文章分别以南涧彝族婚礼跳菜仪式、土家族摆手舞、彝族阿哲系村寨音乐、阿怒歌唱文化、彝族踏歌文化、白族手艺人生活史、西双版纳勐遮坝子傣族艺术等为研究主题,推进以艺术建构经验研究为主旨的艺术人类学探索。

作者:洪颖 出版时间:2012-0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