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农村土地调整政策中并没有故意的性别歧视, 无论是因何种原因导致的家庭人口变动, 其能够分配或不能分配到土地的概率是没有明显区别的。但是, 看似无歧视的农村土地调整政策和方法, 却在执行结果上产生了对妇女不利的客观影响, 特别是由于婚姻变动而导致妇女失去土地使用权的现象已成为普遍的事实,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将增加人类自身再生产领域内由女性主要承担的各种劳动付出,并强化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内的性别偏好色彩与性别排挤力度。针对两种生产领域内现实存在的性别分配不正义,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调节分配的权力与职能,针对女性设计更为合理的生育保险制度,选择更具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修订更具性别视角的法律法规。
本章采用国民转移账户方法,回应两个研究问题。第一,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转移支付是否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平等分配?第二,公共转移支付分配的性别不平等是否在不同年龄群体间存在差异?换言之,公共转移支付分配的性别不平等究竟是在儿童阶段、劳动年龄阶段还是在老年阶段更为凸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评估民生领域系列改革的绩效,从而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
一般来说,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2~107,即每活产100名女婴,对应活产102~107名男婴(UnitedNations,1955)。种族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因素,黑人出生性别比较低,为102~104;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出生性别比为104~106(Chahnazarlan,1988)。出生性别比由于种族、地理区域、城乡等因素存在差别,但高于107可以认为超...
20世纪末,中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本次人口普查的设计,是在前四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构成了基本框架、方案和长短表。本文将从性别统计的角度初步分析我国性别统计的缺口及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与性别统计有关的内容。期望能从“五普”的统计信息中,了解目前社会参与的性别表达、程度及差异,加强人们用性别观点认识社会发展的意识。
本篇首先是对学前性别教育发展历程简述,然后探讨了学前期性别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趋势与建议。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社会性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化影响。中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在社区内存在着社区成员认可并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这些非正规安排影响着社会资源在社区成员间的分配和调整;微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家庭事务决策权的性别差异角度来分析。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