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幼升小     检索到  22  条相关信息

北京市有相当大比例的外来常住人口无法获得公共教育服务。尽管北京市近年来部分简化非京籍人口子女入学流程和条件,但对务工就业证明和实际居住地证明这两项指标的审核要求正在提高,北京市非京籍儿童或子女在京入学难度实质上在加大。低收入群体、租房户和有房申请者等不同群体在“幼升小”入学准备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对相关政策实践的反思基础上,本文建议北京市政府继续增加公共教育...

作者:张眉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最近一个时期,北京市非户籍居民子女“幼升小”“小升初”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继去年北京市政府实施“史上最严”的入学资格审核政策之后,今年入学门槛又进一步抬升。“入学难”已成为非京籍儿童及家长的最大痛楚之一。

作者:邵鸿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流动儿童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公平视角下不可绕过的议题之一。随着新时代新型城镇化新任务和新要求的提出,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表现出了新特征和新趋势。总报告,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讨论,梳理了新型城镇化进程背景下的人口政策、差别化落户政策及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挑战,并总结了不同年龄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进展与困境,呈现了中国流动儿童教...

作者:韩嘉玲 刘月 朱琳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测量教育满意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作为一项延续性的教育领域民意调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搜狐网教育频道合作,于2013年底开展“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活动”。2013年公众教育满意度网络调查报告阐述了教育满意度总体评价、分类评价、分项评价结果,反映公众对教育事业和改革效果的主观评价。调查显示,教育总体状况还没有获得公众...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本调查展示了家长对课外培训班的选择偏好和经费投入情况。随着孩子学业阶段的提高,课外培训的内容逐渐从培养兴趣为主转为强化课内学习知识为主。每周用于课外培训的时间,三成左右的家长回答为“2小时至4小时”,54.8%的小学组、50.4%的初中组家长选择4小时以上。初中组家长用于课外培训月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29.6%,高中组家长的这一比例高达42.9%。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决策和主要任务。2011年,教育部与各省市区分别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确定该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和责任。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改革举措。继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通过公众参与的制度革新,形成新的教育治理方式,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作者:张天雪 李康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201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阐述了教育满意度总体评价、分类评价、分项评价结果及相应的城市排序。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三年相比,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有所降低。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课外教育成为教育不平等和代际阶层流动的新机制。本研究以上海中产阶层家庭钢琴学习实践为例,认为在中国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标准化考试的背景下,中产阶层家长对子女的高雅艺术培养并非为了文化“区隔”,而是以教育回报为目标。钢琴不仅无用,而且占用可以用于提高学业成绩的课余时间,被家长们在“小升初”之前主动放弃。钢琴考级的意义也不在于评估音乐能力,而是成...

作者:田丰 杨张韫宇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