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谢里夫丁·阿里·耶孜迪的《胜利之书》是有关14~16世纪中亚、西亚、帖木儿王朝、察合台汗国及新疆历史的重要历史著作。《胜利之书》的一部察合台文手抄本现收藏于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贡纳尔·雅林收藏部。这部手抄本由序言、正文和后记部分组成,属于结构比较完整的手抄本。手抄本中记述了帖木儿的生平事迹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属第一手史料,...
中亚细密画早在昔班尼时代就已诞生于本土。无疑他又与东方中部的另一些艺术流派,特别是与赫拉特的“比赛特”流派交流融合,使自己充实丰富起来。逃亡到马维兰纳尔的赫拉特艺匠的参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细密画在马维兰纳尔出现得更早,昔班尼时代在撒马尔罕、沙赫鲁黑,尤其是在首府布哈拉早已形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叙史两种流派的传统风格,并得到发扬光大。
《拉失德史》是中华民族史学典籍中用波斯文撰写的文献之一。此书在研究元明时期我国新疆和中亚历史、地理以及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对古代历史、地理文献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文献的发掘,均能究源探本,括举无遗。本文从史籍、田野、口碑等三个方面对此书的史料来源进行分析,力图厘清其来源。
《奇闻异事》成书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作者为出生于和田(一说叶尔羌)的维吾尔学者穆罕默德·尼亚孜·伊本·阿不都乌普尔,原书为察合台文,是一部通史性的历史著作。本文介绍了该书的版本情况,对该书的三部分内容作了初步的介绍。并认为该书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作,值得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中亚、南亚史料中出现的“中国”及中西交往,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本文在对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布尔及其代表著作《巴布尔回忆录》评介的基础上,对该书关于当时的中国的认知,及其记述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的历史,做进一步的解析。书中对中国和中西交流问题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尤其是狭义西域,即今新疆)历史上不可分割...
在所有关于12~14世纪蒙古人的记述中,有一些基本的问题依然吸引着我们的注意。是什么使他们迁徙?为什么他们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超于之前的游牧征服者?为什么除了极少数人外,他们都在穆斯林土地上变成了穆斯林,而没有在中国成为儒教徒、道教徒,或汉传佛教徒,抑或在罗斯成为基督徒?为什么他们止步于当时当地? 为什么他们的帝国瓦解得如此迅速?
中亚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应对克制谨慎,这与其对国内稳定的高度担心,努力维护与域外全球性玩家的良好关系紧密相关,反映出了其所处的两难处境。危机对中亚转型进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亚国家就此展开积极思考,对在转型进程中的现代国家治理、建立有效的新型地区安全架构、对普京欧亚联盟政策的反思上都有新的观点提出,对中国的中亚外交有一定启示。
《侯赛尼大辞典》是一部重要的民间文献,是学习波斯语的一部有影响的工具书。这部书是阿拉伯字母(小经)拼写汉语、汉字注解所收入的波斯语和诗歌。这部辞典虎学良先生于1951年刊行。该文对这部辞典的式样内容、编著方式、文化特色、文献价值等问题做了初步的考察和探讨,由此认为这部辞典具有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也对研究我国辞典编纂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