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改革开放以来,保根他拉嘎查的婚姻习惯逐渐地发生了很多变化:择偶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男女婚恋更加自由;婚姻生活中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往日稳定的婚姻生活状态也逐渐被打破,离婚和再婚日益普遍。但无论如何变化,人们仍然看中结婚仪式的存在,这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隆重的庆典活动。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歧视,使得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婚姻市场上男性过剩,产生了男性婚姻挤压。中国1978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300万人。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目前以及今后都面临可怕的女性缺失,届时将会有 3000万~4000 万光棍不能或无法正常结婚,中国将进入严重的婚姻挤压阶段(Poston and Glover,20...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下的女性缺失会造成初婚市场中的男性婚姻挤压,其潜在的人口社会后果可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男性婚姻挤压将迫使中国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两性关系和婚姻质量,对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而由近30年来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所引发的婚姻市场中男性过剩对婚姻市场的冲击问题,在城乡流...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确立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成为男女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婚姻确立的方式是恋爱,即择偶的基准确定之后,男女双方在婚姻成立之前的相互了解过程。婚姻市场理论(又称SMI理论)认为婚姻市场中存在着“寻找信息(searching)、匹配(matching)和互动(interaction)”11007783三个阶段。按照个...
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加剧了婚姻挤压的态势。相对剥夺感理论认为,在与他人或其他群体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即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当人们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时,更可能产生违背社会规范的想法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婚姻挤压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处于弱势地位,在婚姻市场上是遭受婚姻挤压的高风险人群,在经济和社交方面也更容易产...
文章首先介绍了婚姻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文章介绍了新时期婚姻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婚姻工作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思路。
当前,中国青年的婚姻问题及其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媒体上存在大量关于“天价彩礼”、“拐卖新娘”、“跨国新娘”等方面的报道,学界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Jiang and Sánchez Barricarte,2012;Jiang et al.,2015)。中国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男性成婚困难,面临婚姻挤压,不能成婚的男性群体引起了关注(Jia...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女性婚姻主权的变迁。首先叙述了传统社会中土家族女性通过情歌表达爱情、缔结婚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较高地位;其次叙述了建国以来,土家族女性的婚姻经历了从父母做主到自己做主的转变;最后分析了土家族女性婚姻主权变迁的社会经济背景,并提出当代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自由与“以歌为媒”时代的婚姻自由具有不同的内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