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剩余控制权     检索到  3748  条相关信息
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企业家;影响;家族;私营企业;投资行为;中国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场外优先收购,原股东获高速公路项目控制权——肇庆市广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案例。首先是交易背景。其次是策划重点及交易过程,包括周密策划,多管齐下,充分发动市场;采用一次性报价,实现项目增值;精心制定交易规则,维护原股东合法权益。然后是案例启示。

作者:广州产权交易所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合作社治理行为是在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理事长)等治理结构设置的基础上对合作社各项经营业务进行决策、监督以及分配利益的过程。规范合作社治理行为一方面要切实保障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有效行使职责,真正发挥其决策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有效的利益分配激励,提高合作社对成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成员积极参与合作社治理及合作...

作者:冯娟娟 霍学喜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来源:安徽大学出版社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扶贫;研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来源:《财贸研究》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权变治理;贫困治理;逻辑进路;扎根理论

马克思曾经分析过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后者利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中国的劳动关系状况与马克思笔下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工厂、同类岗位上工作,农村户籍的工人与城镇户籍的工人的工资也有明显不同。即使同为工人,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工人(干部同样如此)与在工厂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也有明显不同。本文尝试对这种现象以“地方剥夺”概念做出解释。

作者:石秀印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合作社治理产生的根源在于其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合作社治理的法律基础和逻辑构架是现代委托-代理关系,即全体成员通过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形成以全体社员为委托人、理事会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理事会理事选举产生理事长,形成以理事会为委托人、理事长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设计最优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既能促使理事会按照全体社员的利益行事...

作者:冯娟娟 霍学喜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当前,我国的国企上市公司已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但国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在公司控制权配置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处理好国企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问题,首先应抓好股权控制结构这一重要环节,进而不断完善国企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

作者:梁洪学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