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长期来看,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而短期内的强制减排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各个国家由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其减排的代价存在巨大差异;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能源强度和技术发展程度不同,减排成本也不同。本报告定义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为采取减排措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由边际减排成本和减排量共同决定;定义减排的宏观经济...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推进污染减排,建设两型社会。首先,分析了充分认识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大意义。其次,介绍了明晰路径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最后,提出 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首先从国家法制以及东北地区的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分析了东北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从东北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以及区域性特征与季节性特征分析了东北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困难。本文进而对东北三省及主要城市当前的节能减排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东北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对策。
从黑龙江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本研究提出对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因子分析法为基本方法构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测度指标,以2006~2015年的黑龙江省及其下辖的十三个地市分别设定样本空间,从时间和截面两个维度考察黑龙江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绩效相对较高,“十二五”时...
“十二五”时期,西部各省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放缓,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依据2010~2015年西部11个省份29项指标,本文将其分为四个子系统,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数波动较大;重庆、陕西和四川节能减排综合指数位于前三;内蒙古、广西、贵州和云南处于中等水平;甘肃、青海...
节能减排成为既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又不破坏生态平衡能力的必然政策选择,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政策选择。但是,如何让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行动,以求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尚缺少一些操作性的法律制度安排。本文的目的就是,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结合其在节能减排中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欧盟与美国的碳市场进行研究,已有实践已经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最有效工具之一,它以低成本促进碳排放减少。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全球最大,最初仅覆盖发电产业,范围逐渐扩大,至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农业和土地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总量的1...
县域条件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也将会产生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县域低碳产业发展路径、产业结构低碳化路径、能源清洁生产路径、能源结构优化路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碳汇林业建设路径、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低碳生态城镇建设路径、碳汇生态乡村建设路径等。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