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县(市)域碳收支平衡情况是研究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小尺度碳源与碳汇估算过程中,必须强调他们之间的可比性,应尽可能地选择可比性较强的同类型区,以实测值为依据,否则将严重影响碳排放的估算精度。
通过对中国、美国、欧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发现,欧盟、美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以N2O为主,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则主要来自动物肠道及粪便管理、水稻种植的CH4排放。从三大经济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来看,未来欧盟氮肥使用的减少以及大宗畜产品数量的下降,都将促进欧盟农业温室气体进一步减排。相比之下,未来美国氮肥施用量和养殖牲畜数量的增加趋势,意味着美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冲击,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途径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本章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支农财政补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支农财政补贴提高了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与资源禀赋相耦合的农业技术进...
本章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和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研究中国省级层面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提出了提高农业财政支出碳减排效应的政策建议。核密度函数和莫兰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存在少数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农业经济发展水...
本文解读了我国温室气体清单,分析了1994~2018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随着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低碳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经历了先增加后平稳降低的历史过程。
本文重点讨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的影响,全面分析其影响的可能渠道,为进一步扫清合作减排障碍、找到合作着力点奠定基础。
本文分析农业碳排放时空格局和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结合IPCC核算框架和我国省级排放清单指南,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已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正在经历转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我国居民消费很可能会陷入高消费、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从而加剧目前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碳排放峰值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居民消费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总结了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