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刚性出现。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的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如何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成为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异地中考政策的梳理,对异地中考政策的出台、实施状况及实施效果...
本报告通过梳理流动儿童异地中考的相关政策,发现当前流动儿童异地中考的问题仍然较为严峻,一些省、直辖市关于流动儿童异地升学的政策还不够明确,还有一些流动人口大省和特大城市虽然逐步放开了异地中考限制,但准入门槛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户籍制度的障碍、异地中考政策未能与异地高考政策协同配合。对此,本报告提出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户籍制度和多阶段教育...
2019~2021年,广州逐步落地中考新政,从2019年起放宽非户籍生公办普高报考条件,从2021年起将公办普高非户籍生招生限额从8%调整为8%~15%/18%;逐步提高自主招生及“名额分配”在招生计划中的占比。中考新政使流动儿童在广州升读公办普高的机会有所增加、他们与户籍生在统考批次的录取门槛差距有所缩小,户籍生升读公办普高的途径更多元化、就读机会未受到显...
本文基于2019~2020年在广州四所主要招收流动儿童的民办和公办学校开展的长期田野调查,分析学校、家长和流动儿童如何认识、应对流动儿童在初中毕业后的升学困境。在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里,四所生源和升学率各异的学校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策略应对中考分流带来的挑战:“中考至上”、“系统分流”和“隐形筛选”。学校、老师向学生、家长传递的升学信息往往滞后、片面甚至带有误...
我国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在近年来推行积分入学与异地中考的政策,以解决当地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对广州、深圳现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发现,户籍仍然是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要因素,但地方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正从围绕户籍的身份排斥转变为围绕经济与人力资本的阶层排斥。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远低于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积分入学与异地中考政策虽明确...
广州市从2014年起针对流动儿童实施异地中考政策,设置了一系列报考条件以及非户籍考生不超过每年各公办高中招生总人数8%的名额限制。为了探索该政策在2014~2015年两年过渡期期间对非户籍考生升读公办高中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对2012~2015年官方招考数据的分析发现,非户籍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面向他们的公办高中招生计划有所减少,使他们进入公办高中的整体难度增...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