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选择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就业状况三个方面描述目前农村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及其特点。第一节介绍农村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人力资本状况及特点,包括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因素两个方面。第二节介绍农村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物质资本情况,包括住房状况和其他固定资产两个方面。第三节介绍了农村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就业状况,包括务工经历、求职状况、职业...
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发生,本章侧重讨论导致贫困的个人因素。2012年本书作者之一樊明组织了涵盖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的问卷调查,其中获得针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样本4362个。所调查乡村居民的收入包括务农收入和非务农收入,二者相加构成个人收入。笔者将总样本中30%的低收入群体定义为贫困人口,由此得到贫困人口的样本数为1308。将总样本数的30%作为贫...
2010年,影响较大的个人舆情事件中,官员、明星舆情所占比例最大;言行不当、违法犯罪类舆情高发;首次曝光媒介中,网络新闻曝光比重最高,微博上升最为迅速;传播时效较2009年有所提高;大多数个人舆情事件都有干预行为,且应对手段、方式多样;四成左右个人舆情事件在事发后3天内、首次曝光1天内实施干预;近半数舆情在1个月以内消退。
对个人数据法律保护之规范对象的探寻一般起始于权益基础的证成之上,在各国数据保护立法初期,权益基础呈现多样化、本土性和发展性的格局,背后体现出数据保护问题与权益基础问题“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同时,对个人数据法律保护问题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权益维护和利益比较之中,数据的技术化和社会化引发了更为深刻的问题,相较于单纯的权益保护甚至是个人信息保护,数据保护问题具有更加...
经过近30年探索,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于2018年正式破冰,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建设工作从产品制起步,并逐步由产品制向账户制模式转变。试点期间,虽然在税收优惠政策、产品方案等设计上已经比较系统、科学,但是基于产品制的试点工作并没有达到市场所预期的热度。在这之中,除了税收优惠政策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谋求对退休金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维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个人储蓄养老的比重。中国在1995年开始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香港地区2000年实施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中,也可以看到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影子。因此,尽管个人储蓄性养老在当今世界不具有普遍性,但由此确立的自我负责的精神与基金制...
个体公民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个体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社会个体公民意识的觉醒,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维权的积极性,更会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我国企业公民建设需要个体公民意识的觉醒,个体公民意识的提高能够更快地推动企业公民建设。本文从我国个人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出发,分析了企业家、员工、消费者公民意识...
基于“2008年度广州市民个人生活感受(满意度评价)调查”的数据,本文对广州市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上的个人感受以及不同群体的生活感受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市民生活感受在可接受范围,可接受度均在六成以上。2.社会生活感受正面。各指标可接受度均在八成以上,其中“人身安全保障”升幅最大。3.经济生活感受中性偏负面。“劳保福利”和“看病就医”满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