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淅川县赴郑参加“凉爽伏牛山-百万学子游伏牛”旅游推广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1  编辑:崔月

近日,“凉爽伏牛山-百万学子游伏牛”活动在河南旅游服务中心启动。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处长梁增辉、南阳市淅川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忠、嵩县县委书记徐新、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鲁山县县长李会良、卢氏县县长张晓燕、以及郑州、平顶山、三门峡、南阳、信阳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姜继鼎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旅游局加强顶层设计,精心策划了伏牛山整体品牌的打造、宣传和市场推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梳理整合伏牛山整体旅游资源,推出清新避暑游、健康养生游、美丽乡村游、科普自然游四大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产品将在此次活动中一一展示,并有旅行社现场为市民朋友提供咨询和购买服务。同时还将通过全媒体传播、达人体验、图文直播、粉丝互动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伏牛山精品旅游线路。

杨红忠在致辞中表示: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承担着“守护京津人民大水缸”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大政治任务。旅游扶贫是淅川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淅川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与豫西(伏牛山)、鄂北(武当山)、陕东南(商洛)三大旅游热区共同形成了大丹江旅游圈,是国内旅游资源富集地,尤以“水、都、寺、街、民”最为著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淅川县委、政府立足实际,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服务脱贫攻坚为重点,着力实施三大工程,重抓旅游扶贫。一是护好绿水青山,二是建设引擎之路,三是打响南水北调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移民牌、楚文化牌、商圣牌、佛文化牌、民俗文化牌,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做大做强淅川旅游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同时,杨县长表示: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全力冲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河南省伏牛山全域旅游扶贫推广周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作为伏牛山旅游联盟的一员,淅川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決执行联盟章程,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念,全力加快脱贫攻坚,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开幕式后,万旭、周耀霞、杨红忠等一行进入淅川精装馆,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汇报等形式,了解了淅川旅游发展。

淅川县政府党组副书记辛泽涛,县旅游局局长张岩参加了活动。

据悉:为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旅游优惠,淅川县引客入淅具体奖励条件如下:

旅行社组织外地游客来淅旅游,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申请奖励:

1、单个旅游团须在16人以上(含16人);

2、旅游团须在淅川县辖区内驻留一晚以上。

奖励标准如下:

符合奖励条件的旅行社,按下列标准分档予以奖励:

1、年度组织人数达到500—1000人次的,奖励1元/人次;

2、年度组织人数达到1001—3000人次的,奖励2元/人次;

3、年度组织人数达到3001—5000人次的,奖励3元/人次;

4、年度组织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的,奖励5元/人次。

同时,在此次推广活动中,淅川各景区、乡村旅游点推出了高考免费、特色旅游民俗活动等多项惠民措施,使广大群众分享河南旅游发展成果。


内容时间:2018-07-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