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建设全景栾川 助推扶贫开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1  编辑:wubo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深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有34.4万人,17.8万亩坡耕地,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首批国家扶贫县,2010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秦巴山片区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使山区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栾川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立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发展群众增收产业”的扶贫开发思路,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发展5A景区2家,4A景区5家,建有农家宾馆1150家,仅2013年前7个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0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4亿元,尤其是旅游区农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为群体脱贫致富开创了范例。

一、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扶贫开发“栾川模式”

栾川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旅游资源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奇山、险峰、峡谷、飞瀑、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各具特色,森林覆盖率83.3%,是春天观花、夏天避署、秋天赏叶、冬天滑雪的绝佳去处,具有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天然优势。“吃、住、行、游、沟、娱”是旅游消费的六大要素,也是拉动产业链条的主要元素,对山区群众具有较强的从业带动性。栾川县从新世纪伊始,开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深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有34.4万人,17.8万亩坡耕地,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首批国家扶贫县,2010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秦巴山片区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使山区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栾川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立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发展群众增收产业”的扶贫开发思路,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发展5A景区2家,4A景区5家,建有农家宾馆1150家,仅2013年前7个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0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4亿元,尤其是旅游区农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为群体脱贫致富开创了范例。

一、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扶贫开发“栾川模式”

栾川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旅游资源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奇山、险峰、峡谷、飞瀑、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各具特色,森林覆盖率83.3%,是春天观花、夏天避署、秋天赏叶、冬天滑雪的绝佳去处,具有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天然优势。“吃、住、行、游、沟、娱”是旅游消费的六大要素,也是拉动产业链条的主要元素,对山区群众具有较强的从业带动性。栾川县从新世纪伊始,开始探索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2005年栾川县依靠旅游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栾川模式”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2011年县委确定生态旅游业为引领全县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支柱产业,河南省第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在栾川开园建设。截止2012年末,栾川县旅游景区已达30A,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二。以旅游为主导的专业村达25个,农家宾馆床位总数达3万多张,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33%的农民就地转化为旅游从业者,60%的贫困群众通过从事旅游服务业脱了贫。

二、 发展“全景栾川”,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联动战略

(一)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打造扶贫攻坚大产业

中共栾川县委、栾川县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全景栾川的意见》,要求各行各业各领域发展都要按照旅游的标准,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加快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辐射带动力,把整个栾川县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公园来建设,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扶贫开发、扩大就业,既是全县“十二五”民生改善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攻坚实现群众增收的主要举措。政府根据部门职能,明确各委局的工作目标和在“全景栾川”建设中的任务,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扶贫办等先行实施好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共同联动,共同营造促进群众增收的旅游产业氛围。目前,全县通过景区带动,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家庭宾馆600多家。县扶贫办把有旅游资源的村作为整村推进的重点予以培植,潭头镇的重渡沟村、栾川乡的养子沟村、三川镇的大红村、秋扒乡的鸭池村等昔日闻名的贫困村,通过旅游带动,目前已发展成为脱贫致富小康村。

(二)把“三篇文章”一起做,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栾川县、乡政府坚持把“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建设“美丽乡村”,为栾川生态旅游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末,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7.6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2.8%,流转林地77.6万亩,发展红梨、密桃、柿子、草莓等自助采摘基地10余处,发展熏衣草、兰莓、油葵、油菜花等观光摄影基地8处。结构调整让失地群众转化为农民务工,不但有土地入股分红,还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络绎不绝的游客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商机。重渡沟村90%以上的农户通过发展旅游、经营家庭宾馆,年户均收入达18万元。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莅临视察后说:“在栾川看到了中国旅游的希望”。乡村旅游使山区的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预计2013年末,全县将实现1万人的脱贫目标。

(三)围绕旅游优选扶贫项目,促进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扶贫开发围绕资源定项目,依据项目定效益。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倡导农村开设家庭宾馆,出售农副产品,使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提高,从而体现富民效应。同时发展旅游业也净化和美化了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对于缺乏旅游资源的乡村,以促销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为重点,带动群众从业增收。近三年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到户增收、小额贷款等扶贫项目,累计扶持发展农产品合作社386家,市级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38家,不仅为农家宾馆提供了禽、蛋、果、蔬,而且保证了偏远山区农户收入的稳定性。

三、 紧扣扶贫抓旅游,推进扶贫产业步入良性循环

(一)以工业反哺旅游,以旅游带富百姓

栾川县是个矿产资源大县,矿业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5%以上。如何让单一的矿业经济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说:工矿经济毕竟有尽头,但旅游业发展没有尽头,我们要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要让工业反哺旅游,变不可持续为可持续。从保护青山绿水、搞好生态建设出发,积极引导工矿企业老板把富余资金投入到旅游景区建设上来,带动更多的群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从业增收。从而实现旅游业成为栾川县扶贫带动效应最强、辐射面最大、效益最明显的富民产业。

(二)完善考评体系,巩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全景栾川”建设福祉山区人民。为了使全县83个贫困村5.54万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栾川县党政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包村的意见》,要求县直每个委局帮带一个贫困村,一个职工联系一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并结合单位职能,改善贫困村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结合“全景栾川”建设目标,培植扶贫富民产业,实施“培养富民项目,培训贫困群众,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培双到”工程,把年度贫困群众脱贫率作为考核单位扶贫包村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围绕旅游抓招商,项目落地带民富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栾川县招商引资的一大卖点,两年来先后引进省外、市外投资商赴栾投资数十亿元,相继建设了“马尔代夫港湾”、“伏牛山滑雪度假村”等旅游基地,5000亩万相红梨种植、一地金草莓、奥达特食用菌等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采摘基地,安置了大批山区群众就业,保证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据统计,栾川县目前实施移民搬迁5800余户,搬迁群众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贫困村贫困农户围绕旅游从业率同比增长27%。

栾川县建设“全景栾川”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山区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实践证明,栾川县正从一个单一的矿业资源县向旅游生态县转变, “全景栾川”建设正引领山区人民实现精神面貌的改观,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内容时间:2015-12-2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