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曾辉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辉

(2014年4月14日)

同志们:

刚才,吴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我县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充分体现了上级精神,也符合淮滨实际,很有指导性、针对性,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此次会议,县委常委会听取了专题汇报,县政府常务会进行了具体研究。下面,我就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和今年具体工作,谈三个方面意见。

一、把握形势,绷紧三农之弦

过去的一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县上下振奋精神,务实重干,巩固和发展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们着力调结构稳增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推广种植弱筋小麦30万亩,“中国弱筋小麦生产第一县”优势持续放大。在全市率先实施洪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建设投资4100万元,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迈进了一大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立无公害杂粮、无公害蔬菜、良种繁育等基地4500亩。狠抓水稻“籼改粳”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积极应对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58.26万吨,实现了“十连增”。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新建、扩建项目6个,完成投资1.2亿元。持续开展林业生态县建设,植树造林1.5万亩,成立各类林业专合组织19家,实现产值1168万元。全年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5元,增长14.6%,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一年来,我们着力打基础创优势,农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按照“现代农业淮滨”的发展定位,完成17个乡镇9750亩土地的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粮田9万亩,赢得了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现场会在淮滨的召开。着力实施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涉农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28亿元,新打机井1220眼,新建塘坝26口,新增旱涝保收田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田5.7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23条91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座458延米。开展堤防、闸站等防汛工程拉网式大检查维修,排除安全隐患81处,落实防汛除险专项资金752.1万元。稳步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全县农机总值达到6.1亿元,农机保有量3.76万台,机耕面积182.6万亩,机收小麦水稻133.9万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农村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年新增农业贷款2.87亿元,有效破解了制约“三农”发展资金瓶颈。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44家、种粮大户1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0多家,防胡镇长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展评二等奖”,张庄乡鑫鸥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吸收为“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员”。建成栏杆、固城、三空桥等农技推广站10个,创建科普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1个、示范基地18个,充分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

一年来,我们着力保底线惠民生,农村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不遗余力地落实各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10所星级敬老院全部竣工,2500户危房改造全面开工,新解决8.4万农村居民和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实现1.47万贫困人口脱贫。围绕小麦、水稻、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培训力度,遴选培育1000个科技示范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发放再就业担保贷款4795万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6万人,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59.69万人,参合率达96.96%;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2.43亿元,贷款总额1.52亿元,综合评比位居全市第三。高标准改建7家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马集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150余场,17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89个村级农家书屋全部投入使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加强农村“双基双治”建设,对289个行政村支部书记进行量化考核,4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动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县农村农业发展既有量的提升,又有质的飞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县四大家向全县农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从纵向比,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横向比,与兄弟县区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依然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压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滞后,传统农业比重仍然很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劳务和种养殖业;等等。目前全县尚有8.93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村作为主战场,把农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把农业发展作为硬任务,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折、转型的紧要关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2004年到2014年,中央连续11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围绕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33项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再次提出,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省、市也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意见,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同时,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弱筋小麦等产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为农业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持续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吃透上级强农惠农富农文件政策精神,客观分析当前我县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补短、因势利导,全力推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淮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突出重点,夯实发展之基

会上,我们下发了《淮滨县2014年农村工作要点》,对今年的农村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大家对照《工作要点》,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粮食安全生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列为首要任务。淮滨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无论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从支撑自身发展来讲,抓好粮食生产都至关重要。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从我县实际来看,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在提高耕地质量上下功夫。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8.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要加强土地、道路、电网、水网、林网、气象等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长久发挥效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用途管制的条件下,积极引导农业用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今年,力争发展农机合作社70家,合作总社1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粮食稳定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今年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启动深松整地试点,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培育一批重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业机械。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普网络,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无害化技术,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我县在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欠账很多,目前还在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本。今后几年,国家将集中力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仅今年就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我们要立足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积极争取淮干一般堤防加固项目、沿淮洼地治理项目、淮河金湾段堤线调整等项目。要持续做好抗长旱、抗大旱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做好抗旱打井工作,抓好沿河余下的32座电灌站整修,争取新增旱涝保收田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各乡镇(办)要抓住当前的晴好天气,加快排涝闸站、穿堤涵洞等度汛工程的维护,清理疏通排涝沟港,完善城市排涝体系,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抓好“菜篮子”工程。科学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蔬菜大棚等设施的扶持力度,培育本地特色蔬菜品牌。县农业、物价等部门要针对我县市场供应的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周边地区的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拿出具体解决办法。

需要强调,今年的涉农项目比往年要多的多,有任务的乡镇(办)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提前做好规划编制等准备工作。要坚持重点工程“一周一通报”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在项目实施中,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提高村集体、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这里特别需要指出,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工程建设要坚持进度和质量的统一,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二)突出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放大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一是依托优势抓集群培育。目前,我县依托弱筋小麦生长区的独特优势,初步形成了以闽商食品、富贵粮油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产业板块。今年,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优质稻米、弱筋小麦、植物油、畜禽养殖、中草药、蔬菜生产、林业生产与加工等七个产业化集群,打造自主品牌,形成拳头产品,力争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进省级农业产业集群2家。要以“弱筋小麦产业协会”为依托,坚持整村推进,突出抓好10万亩弱筋小麦连片种植和万亩弱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把弱筋小麦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链条延长。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也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途径。要以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之健康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方式,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粮食、供销、邮政等部门要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在服务和支持“三农”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三)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发展农业新业态。在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方面,我们已开了局,起了步。省政府正在制定指导意见,有关部门要积极跟进,把握好政策导向。一要立足区位优势,理清洪河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思路,尽快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土地流转,引进2-3家企业入驻,努力打造全县休闲体验的后花园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二要围绕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果品、渔业等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三要围绕城乡居民新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花卉、采摘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社会财富分配差距很大,一些低收入群体生活还很困难。目前,仅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区域范围,就包括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 36 个县( 市) ,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9 个、革命老区县27 个。淮滨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现有扶贫村111个,贫困人口8.93万人,脱贫任务很重。为此,我们一要抓好扶贫机遇。关于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扶贫进入了新的攻坚期,要在坚持扶贫大战略不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调整战术,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政策,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切实把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和省支持“三山一滩”发展的政策用足用好。二要落实扶贫机制。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对改进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贫困县从主要考核GDP转向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把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降低GDP考核的权重。我们要结合实际抓好扶贫工作落实,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三要确保扶贫成效。用好大别山片区扶贫政策,认真组织实施村级道路、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等10项重点工作,争取再实现1.4万人稳定脱贫。同时,今年上级下达我县扶贫开发资金1932万元,将用于12个整村推进、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等6个方面。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从上到下都高度的关注,希望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切实把扶贫资金的使用管好、管到位。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办)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力争规划一步到位,脱贫分步实施;要整合发改、水利、农开等强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克服以往摊大饼、撒胡椒面分配方式,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一个拔掉“穷根子”。同时,要抓好定点帮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国家机械工业集团帮扶淮滨;省公安厅、地震局、知识产权局、移动公司四家单位帮扶我县4个乡镇的4个村;市15个处级单位帮扶我县15个乡镇的15个村;县级111个单位帮扶16个乡镇的111个村。希望我县各帮扶单位顾全大局,行动迅速,真帮实扶,倾力支持;被帮扶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向帮扶单位主动汇报、主动对接,形成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格局。

(五)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还是从“三农”发展新阶段来看,粗放的农业增长方式都难以为继,必须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结合淮滨实际,一要加强节约型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二要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推进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三要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相互支撑。

(六)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撑保护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必须加大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抓好四个到位。政策落实要到位。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贴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农业投入要到位。要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三农”领域。各乡镇(办)及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市场对接要到位。要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环节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努力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加快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体、以农超对接为方向、以直供直销为补充、以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农资中心建设。安全监管要到位。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要通过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通过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用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管理、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面对农村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要坚持先布棋盘再落子。要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要创建1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00个环境整治示范村。重点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尊重民意。新农村规划必须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利益出发,让群众全程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二是分类推进。要将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序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镇化改造,将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已建成的居民点要建立健全可持续管理运营机制,加快搬迁入住和原宅基地复垦;在建的要根据财力支撑、产业支撑条件,分类妥善处理,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要引导群众在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建经过科学设计的房子,禁止沿公路违规建房,不搞大拆大建,更不能乱拆乱建。三是改善环境。只有保护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当前,要大力实施以硬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乡村通畅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切实加强村内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统筹推进整乡整村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坑塘河道,保护和修复井、沟、渠等水利设施,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八)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1%,低于发达国家20%至25%。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解决好农业人口有序转移问题。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既是实现农民增收最快的途径,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要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和教育两牵动,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过得好、迁得出。要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更高质量稳定就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转化一批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有序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二要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要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教育资源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布局,促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共享。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和保护,维护其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做到办好县院,建好乡院,管好村室。三要解决好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城乡的“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依然存在,现在又增加了土地交易、资本资金流动、劳动力要素的三大不公平。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要缩小城乡发展新旧差距,尽快加强农业这条“短腿”,必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合理流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规划统一管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生态网络统筹构建。

三、深化改革,激活赶超之力

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现代化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更是改革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包括农村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切实把改革创新贯穿到三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据统计,全国农村承包集体耕地的农民家庭约2.3亿户,其中约4440万户进行了耕地流转,仍有1.9亿户从事农业,农户家庭仍是我国农业中最主要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当前和今后的农村改革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三个不变”,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这是基本原则和底线,不能突破。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着重从土地和金融这两个最紧迫、最关键的领域入手,带动农村全面改革。

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我们也下发了《淮滨县2014年农村工作要点》。希望各级各部门能认真研读,吃透精神,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在土地改革中,一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规划管控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既保耕地数量又要保耕地质量。二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等措施予以落实。三要夯实权能,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维护好农民权益。四是抓好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目前,流转经营权的农户越来越多,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我县也正尝试开展“土地信托流转”模式试点,各级各部门要在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指导好、服务好。

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目前制约“三农”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投入总量少、比重低、覆盖面小。我县现有规上企业102家,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合作社2327家,发展壮大急需资金支持。去年,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县委县政府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农村金融是“三农”发展的活力之源,今年中央、省、市都进行了具体安排,我们必须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步伐。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扩展乡镇服务网点。要提升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要鼓励金融部门创新支农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等微小型金融服务,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同时,要注重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

在扎实做好农村金融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快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开展涉农资金融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机制。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创新集聚,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竞争机制,多渠道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管理权、使用权,落实经营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同志们,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事关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三农”工作发展思路,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汇聚发展正能量,提升赶超加速度,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为美丽淮滨建设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内容时间:2014-04-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