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封丘县:特色农业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4年前,人均收入过万元对于封丘县赵岗镇小辛庄村农民马老汉而言,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小辛庄村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缓慢,全村500多口人,700多亩耕地,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2012年秋,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马老汉搭上了一趟“扶贫快车”,领取了每亩800元的扶贫项目补助和免费提供的树莓苗,栽上了6亩树莓。到2015年,全家的年收入超过7万元,平房也翻盖成了楼房。

马老汉的脱贫致富是封丘县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精准扶贫的缩影。近年来,我县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提升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猛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特色的“产业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吸纳、带动贫困农民脱贫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树莓就是近年来我县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为把树莓产业培育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我县以“政府引导、政策配套、金融服务、保险跟进、龙头带动、农民互助、产业支持、多措并举、精准扶贫”为主线,大力推进树莓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发展树莓种植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2.5万元,仅2015年就带动48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4年11月,中国经济林学会正式授予封丘县为“中国树莓之乡”。2016年,“封丘树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兴产业、创品牌,拉大特色农业“骨架”,是封丘县特色农业支撑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我县注重特色农业规模化、合作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辐射能力。自2015年起,我县每年从预算资金中划出2600万元扶贫开发配套资金,具体到乡、村、户、产业项目,同时整合资金5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共发展和扶持了10万亩金银花、5万亩树莓、12万亩蔬菜、4万亩瓜果等50多个特色产业;培育了1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8家,土地流转38万亩,带动农民群众8.9万户,家庭农场达到100多家;创出了“封丘树莓”“封丘金银花”“封丘贡芹”“豫封”多肉植物、嘉禾供港蔬菜、嘉联生态农业、豫阿甘富硒小米、留光油葵、淳于辣木等20多个特色农业品牌,辐射带动18个乡镇贫困农民致富。

日前,笔者在留光镇留光村绿鑫源种植合作社的树莓种植基地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基地内采摘树莓果。“俺在这里干活比在外边打工挣钱多,还能照顾家里。”该村贫困户赵学英告诉笔者,以前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收了麦子种玉米,年年辛苦却难以脱贫。今年麦收后,他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成了合作社的“股民”,并在基地打工。如今,他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和分红,而且每月还能领到1800元的工资。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共吸收成员30多户,吸引本村和周边村庄30多人在此打工,带动了周边3个村40户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封丘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工作方法,建设了树莓、金银花、油葵、玫瑰、富硒小米、莲藕、中药材等精准扶贫产业种植基地,与生命果、津思味、佐今明药业、郑州萧记面食、阿甘农业电子商贸等公司进行了签单合作,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依托云书网、邮乐网、乐村淘、豫阿甘等80多家电商企业、185个村级服务站,带动了树莓、金银花、粉条、贡芹、富硒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的热销。

如今,在封丘县,特色农业帮助越来越多的群众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内容时间:2016-08-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