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沿河县一口刀村:十年实干带民增收蝶变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编辑:崔月

“腰里别着一口刀,日起陡子上高毛,转过坳口到龙湾,日落万丈下凉桥。”陡子、高毛、龙湾、凉桥等都是沿河自治县思渠镇一口刀村民组名,说的是走了一天还在村里打转转,也深刻地反映该村30年前的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的状态。

“村里无砖房,客来无好凳,想吃像样饭,除非红白事。”生动形象地反映该村30年前村民们贫穷的生活的状态。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结合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抢抓铜仁市委办帮扶之机,按照“山上易地搬迁、山下发展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户施策,定人、定责、定时,如今该村硬化的通组路、串户路纵横交错,村民往来方便,山上牛羊哞叫,山下产业成片的美丽乡村。

一切都在这10年间悄然改变着……

建强组织增强活力

“10年前,因年轻人到北上广务工多,培养发展党员难,村里只有几个老党员,很多事情是手长衣袖短。”该村79岁党员朱启强回忆叹息。当提起现在村里的情况,他脸上顿生笑容。“党员多,比以前年轻,有活力,有干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火不添柴不旺,车不加油不跑。”为了建强组织,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围绕中央、省、市、县的专题教育、学习教育等,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等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组织村干部原原本本学习相关资料,利用春节年轻人回乡过节之机,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家乡的变化等,对思想好、想干事的年轻人,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捆绑培养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党章》、党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村党组织活力。

“以前凭闯劲干事,效果总不太好,自从联系培养入党后,积极参加村里‘三会一课’学习、组织外出学习,产业效益大大提高,更能带着群众致富,还明确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让我培育。”仅有3年党龄的田茂碧拍着胸脯说。截至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9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工作中,让群众提、村干部帮助查找党支部存在的问题是该村党支部的必修课。针对群众提出党支部组织学习不够、部分党员思想涣散等,在工作中严肃整改,实行班子成员轮班带头学、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取经”、邀请人员在村里远程教育设备下载和刻录学习资料1000余份送到村民手中,让他们在空闲时观看、阅读。

集中学习不能满足党员干部的需要,该村去年建立了“微信党课”。早上点开微信,村里朱仕军在仔细浏览党支部发送的学习内容,这已成他每日的必修课。“现在通讯好,通过‘微信党支部’,空闲时间都可利用来学习。”村党支部还开展趣味竞答、“微讨论”等活动,党员们共享学习心得体会。“以前村里部分党员都不敢说自己是党员,怕群众数落。近年来经过村里党支部教育,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把党徽别在胸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朱仕军连连竖起大拇指。

该村实行每位班子成员分片负责制,对照工作计划,列出任务清单,逐项对表督查任务落实情况,对不落实不力或办事拖延的党员干部,严格问责问效,既推进工作又促进团结。目前,该村党支部对2名办事不力的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

近年来,党支部整改问题9个,组织学习120余场次。

完善设施改善条件

“以前麻阳河谷底走路进村,路在近乎70度的陡崖上蜿蜒,仿佛悬于空中,行人只好手脚并用。”10年前,该县电视台记者侯德江到村采访深有感触。

该村360户人家,散落在上下落差达830米的山坡间,耕地坡度超过60度。公路不通,村民只能靠肩挑背驮来物资,村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2002年,村党支部就把修建通村公路作为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来抓。

要致富先修路。2003年,党支部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帮扶,并组织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启动了通村路建设。有些村民不支持,村干部就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村民白天不在家,就晚上上门做工作,直至将群众思想做通。修路期间,为了确保公路质量并按时完工,村干部甚至把家搬到工地上去,与修路村民同吃同住。2004年6月,时值修路紧要关头,一场罕见的大雨骤至,新路基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形势越来越危急。倾盆大雨中,村两委一班人手拿钢钎,直接跳进了齐腰深的水沟。群众也纷纷跑回家里拿起工具,加入了抢险的行列。风声、雨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汇集成了一支干群齐劳齐乐的交响曲。在大家的努力下,新路基保住了。同年底,该村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设,真正实现从“走山路”到“走好路”的转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坐上了村里搞运输的朱琼的车,到半山腰时,向下看了看,确实眼花,要是没安装护栏,危险得很。“路硬化了,又有护栏,出行方便安全,车轮胎也管得久点。”朱琼脸上满是笑容。

近两年来,党支部积极协调驻村帮扶工作组,加大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力度,完善村里水、路、教育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在该村党支部的努力下,完成通组公路安保护栏4000米,实施通组公路硬化11.5公里,修坝底排涝沟渠180米;村小学改扩建工程于今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村活动中心建设及安全饮水工程正在规划中。

同时,该村党支部抓住易地移民搬迁政策,采取干部“一对一”或“一对多”包保机制,以及让搬迁户现身说法,因户施策,动员、引导符合搬迁条件的群众搬迁。截至目前,该村已搬迁231户913人到铜仁碧江过上好日子。

用活荒土带民增收

“村里水田稀缺,旱地的收成也全看老天的脸色,以前这里十年淹八九,现村里把排洪渠修好了,前几天下大雨,地里金丝兰菊安然无恙,又能在地里务工收入,收了入股4亩地还可分红。”坳口组村民朱天树逢人就称赞村党支部。

近几年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特别针对贫困户,该村党支部在让他们享受国家政策的同时,围绕群众脱贫致富这个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分类分户施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时脱贫,防止已出列户再返贫,最终实“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在产业发展工作中,该村党支部用活村里的荒土,带领党员先干,再由党员引导群众干,采取党支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积极动员贫困户参社,整合扶贫、交通、农业等项目资金。投入2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450亩,村“两委”按比例收取收益的5%作为集体经济。

在村党支部的鼓励和带动下,2016年该村争取到种植玄参产业,因是新产业,动员半个月来,村民的思想负担和顾虑较多,还是驻足观望,不敢投入。最后采取贫困户入股,村支两委干部保底包保回收,党员带头组织群众种植玄参300亩,总收入28.5万元,16户贫困户入股平均每户分红1.04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收入1.5万。目前,该村山上山下一片绿,共发展丹参和玄参600亩,软质石榴300亩,金丝皇菊150亩,珍珠花生200亩(覆盖74户贫困户土地入股89.8亩),琯溪蜜柚166亩(覆盖25户贫困户土地入股34.7亩);核桃700亩。

谈到村里的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朱永学津津乐道:“近年来村里烤烟、辣椒、珍珠花生和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4630元。

在抓异地搬迁、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党支部努力推进维稳工作,认真做好群众来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经常性的排查,公平公正疏通解决,构建了和谐幸福新村。近5年来,该村没有一起上访事件。

站在一口刀山梁,山下成片的产业随风摇曳,似乎正在诉说该村的改变、挥别世代贫困。(杨洪)

资料链接:该村距县城54公里、集镇10公里。全村耕地889亩,水田44亩,25度以上坡地占比95%;居民分散,辖11个村民组387户1345人,共有党员19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户322人;居民点海拔落差多达800米,公路距离最远10公里,山高路远,资源贫瘠,号称“刀背上的村庄”。属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一类贫困村。 


内容时间:2017-09-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