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望谟:实现10896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编辑:崔月

老家住望谟县麻山乡打务村打街组的李必坤,2016年12月搬迁到义龙新区马别安置点后,便在安置点黔龙农贸市场租一个摊位卖猪肉。他宰的猪都是从麻山收购来的,让搬迁户搬来后还能吃到家乡的猪肉、带动了麻山养猪户的经济收益。他还带着搬迁户去收购猪、去送肉,以此带动搬迁户就业。

据望谟县政协副主席、望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义龙望谟易地扶贫搬迁联合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胡亦介绍,自2016年11月1日望谟县启动第一批跨区域搬迁以来,截止2017年9月22日, 2328户10896人分别搬迁入住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安置点,其中,搬入兴义157户620人,义龙2171户10276人,实现了首批超千户较大规模搬迁。

跨区协作,化解安置难题

针对本县安置条件差、产业带动弱的实际,望谟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兴义市、义龙新区进行对接协调,大力推进实施跨区搬迁安置,有效减少空间上、距离上的障碍,为更多群众搬出大山、搬向幸福创造条件。同时,与义龙新区成立义龙望谟易地扶贫搬迁联合指挥部,有效解决迁出地、迁入地对接不畅的问题,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从搬迁乡镇(街道)、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抽调24名干部常驻安置点与当地干部联合开展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搬前、搬中、搬后全方位的服务,助推跨区搬迁工作。

通过与民共商,消除群众顾虑

针对部分群众初期存在的不愿搬、不愿远搬等问题,望谟探索创新使用 “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五共流程工作法,通过县领导带队到村、乡镇干部进组、“五人小组”入户、“四方联盟”、开设倍增课堂等形式,采取“大会共商、节庆共商、庭院共商、电话共商、媒体共商、异地共商”等方式,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坚持运用好“撬杠”原理,发挥在职干部、离退休干部、村“两委”班子、寨老、党员、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的作用,详细解群众存在的思想顾虑,指导群众算好生活账、子孙账、教育账、医疗账等搬迁账。2016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召开共商会6000余场(次),通过共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知晓政策、打消顾虑、自愿搬迁。

实地看房,激发搬迁热情

针对部分搬迁群众对安置点建设有顾虑、搬后生计如何等问题,望谟采取了看房源、看学校、看医院、看企业、看广场、看大道、看养老中心“七看”工作法,组织部分群众代表成立群众服务工作队参与到安置点建设和选房分房等各个环节中,切实引导群众从“要我搬”到“我要搬”。通过多批次组织5000余群众到兴义市、义龙新区等安置点现场看房,让群众现场了解搬迁后的便利条件,直观感受了搬迁前后的巨大差距,目前搬迁在望谟成为时尚。

政策配套,解决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搬迁群众对搬迁后发展上的顾虑,望谟县积极制定和落实后续配套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积极落实就业,利用县中职学校等平台,抢抓贵安新区帮扶机遇,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积极与州外企业洽谈和挖掘县域内企业资源,2016年以来共收集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杨光权、祝梅、刘邦学分别在社区警务室、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保安就业,每个月领着2000-2700元的工资,心里乐滋滋的。同时,望谟还大力发展产业,抢抓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省领导联系帮扶、省州部门结对帮扶和宁波对口帮扶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用好用活“特惠贷”、支农贷款、妇女创业贷款、财政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资金,通过园区带动、金融推动和项目驱动来大力发展产业,切实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

为落实后续扶持,望谟县制定落实了为2016年以来搬迁农户缴纳10元/人的意外保险、10元/人的大病报销保险,对搬迁群众给予跨区搬迁农户3000元/户的搬迁补助金等优惠政策,并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上优先给予照顾,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王由芬,望谟县边饶镇绒春村坡架组村民,积极响应搬迁政策,2016年10月份,搬迁到义龙大龙潭安置区4栋2单元13楼7D号房。王由芬家是一个离异家庭,她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生活,从小没有读过书的她用她瘦弱的肩膀担负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和她的交谈中得知她从小失去母亲,生活过得不容易,趁着这次搬迁,她大胆的带着孩子从乡村搬迁出来,向往着孩子能过上好的生活。钥匙领到手后,她就把孩子转学到大龙潭附近的小学上学。为了能照顾到孩子上学,她在农贸市场附近的家俱厂找到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又脏又累,可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刚搬迁到义龙,她不认识字不认识路,甚至汉话都说不好,但是她说:“政策太好了,搬到这,只要坚持熬过这几年,孩子大了,我就可以享福了。”

重点攻坚,推动任务落实

针对项目进度慢、工作推动弱等问题,望谟县强化推进力度,采取整合力量方式,重点攻坚推进。项目落实方面,抽调专人组成项目建设攻坚组,加快推进县城高车安置点建设,提前谋划启动县城李子园安置点项目建设。麻山整乡搬迁方面。在原麻山乡“整乡搬迁”工作中,组建原麻山乡“整乡搬迁”突击队,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突击队队长,突击队下辖两个突击分队和6个尖刀班,明确6名副县级领导担任尖刀班班长,从县直部门、各乡镇抽调100名科级干部组成队员,全员入驻原麻山乡开展“整乡搬迁”相关工作。今年5月中旬,又组织县直部门和麻山镇38名干部职工成立麻山镇前锋村整村易地搬迁扶贫突击队,全员入驻开展前锋村整村跨区域示范搬迁动员。

结合秋季攻势,望谟县将扎实抓好2017年23000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实,着力开展搬迁协议签订和旧房拆除协议签订工作,确保2018年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同时,提前谋划2018年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工作,确保2018年1月全部开工建设,2019年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骆猛 王兴龙)

新闻回放:

望谟22名易地脱贫搬迁创业就业带头人获表彰

日前,望谟县委、义龙新区工委在马别安置点的麻山海孟坝广场,对评选出来的22名易地脱贫搬迁创业带头人、就业带头人给予表彰。

据望谟县政协副主席、望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义龙望谟易地扶贫搬迁联合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胡亦介绍,为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发搬迁群众勤劳致富、奋发向上的创业热情,引导和激励更多的搬迁群众积极投身新家园建设,7月中旬,望谟县委、义龙新区工委联合在安置点启动易地脱贫搬迁创业就业带头人评选活动。

活动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委会评荐等方式,共推荐38名创业就业带头初步候选人。通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创业就业成就、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评议,最终评出黄福正 杨小罗 龙秀才 龙秀文 龙广 张群英 李必坤 齐泽胜 杨胜芳 杨群望 杨秀立 杨光英 谢兴海 任能干 王纳英等15名创业带头人和龙小牛 黄乜朵 陈平亮 王永顺 李天能 罗生进 王由芬等7名就业带头人。

他们凭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克服人生地不熟、生产劳动方式大转变、就业岗位不足等种种困难,主动谋业、就业、创业,积极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创业领域和就业岗位,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环境,用自己的实干、巧干在新的家园创出了一片天地。

接到活想到的是搬迁户的贫困群众

2016年11月11日,王永顺从望谟县麻山乡打务村搬迁到义龙马别安置点。

在老家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泥水工,一年不到,他专门建立一个用工微信群,每天清晨,他醒来的第一件事,打开微信群,调度搬迁群众当天上工的地点。虽说大家都调侃喊他“王老板”,但他眼里透出的是善良醇厚的农民本色。记得刚搬来安置点时,王永顺对这里人生地不熟,行情也不清楚,他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业务,去工地熟悉情况,希望能接点小工程来做,但跑了多次,都没有老板愿意将小工程分包给他。于是他就从普工开始做起,慢慢地凭借自己努力和踏实,得到了老板的认可,老板同意给他一些附属小工程干。接到活的王永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搬迁户的贫困群众,他希望贫困群众搬来后,生活有出路。因活做得地道,现在他每个月都有活可接,带领十几个搬迁户就业。王永顺说:“站住了脚,我会尽自己努力去接更多的活,希望能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

打出品牌,让搬迁群众能赚更多的钱

来自望谟县麻山镇打务村的杨胜芳,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义龙新区顶效马别安置区2-23-1,是麻山镇首批搬迁户。利用自己十多年的皮具制作技术,他在安置点旁边东峰林大道旁投资10万余元,采购6台皮具加工机器建起了小型皮具加工厂,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刚入厂的搬迁群众每月拿1600-1800元的保底工资,做熟后每月基本保持在在2500元以上。他希望,能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自己的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让搬迁群众能赚更多的钱。

只要够勤快,生活肯定会更好

2016年11月1日,杨秀立从望谟县桑郎镇兴合村搬迁到义龙马别安置点,目前在社区开家居生活用品店。

人均不足0.3亩的水田,不通公路的出生地,让他注定不安分,初中一毕业,杨秀立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外打拼的日子,吃米饭没有问题,但几年下来,除能吃饱,没有节余,让他很苦恼。但在外的日子,他的眼界随之得到打开,他回到生养自己的老家,在望谟县城贩卖水果,但因经验不足,生活的现状并没有因辛苦打拼而改善,但走南闯北的步伐,让他对未来的生活有了规划,他想,“假如能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房租可以省不少,在城里住,不管是孩子还是自己,有个三病两痛,跑医院方便。”他说,做小生意,要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几乎不可能,但没有想到,政府能让自己搬到义龙,在义龙有自己的房。

搬到义龙以后,他依然做起了小生意,但因为没有考察好市场等原因,他亏了4万元左右,失败的他并没有气馁,他想,这里人气这么旺,财气自然不会差,于是他申请了特惠贷五万元,先是租了一个小货车,从自己熟悉的水果入手,在附近的村庄、街上流动性卖水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考察了市场。看准目标后,他在大龙潭安置点开了家居生活用品店,如今的他每个月几千元的盈利。问起他失败以后为什么敢投入,他腼腆地说:“主要是相信未来会更好,只要够勤快,生活肯定会更好。”

蛋糕店营业额固定每天三四百元

2016年11月,杨小罗从望谟县乐旺搬迁到义龙马别安置点,在安置点开好利来蛋糕店。

在广东打工两年,做事努力认真的杨小罗在工作的厂里拿过两次优秀员工奖。说起以前获得的荣誉,她脸上洋溢着骄傲的微笑。遇事爱琢磨的她见广东街头甜点和奶茶店生意不错,她就从工厂辞职,到蛋糕店打工,学做蛋糕。2016年搬到义龙新区以后,她花5000元租了安置点店面卖起了蛋糕。她说,现在蛋糕店营业额固定每天三、四百元,一个月有几千元的盈利。说起以后的打算,她一脸娇笑地说,以后搬迁来的人多了,人气旺后,将还在广东打工的老公请回来,做夫妻蛋糕店,好好盘孩子读书,让他们有个好前程。

每天能为安置点的老乡服务,心里安逸

2016年12月,陈平亮搬迁到义龙马别安置区1-17-1。搬迁过来后,他先去了鞋厂做工,怀着先就业在择业的理念,一边做一边找合适自己的行业干。有就业目标的他发现安置区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网上购买东西,每天好几家快递公司员工送货到安置区。于是,他辞掉了鞋厂的工作,到快递公司做了一名快递员。他说,现在工作虽然辛苦,但自己喜欢做,每天能为安置点的老乡服务,心里安逸。


内容时间:2017-09-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