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预防性储蓄理论     检索到  19666  条相关信息

为进一步探究灾区居民震后储蓄变化背后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本文聚焦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不确定性事件,克服收入波动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展开系统检验。

作者:姚东旻 出版时间:2021-06-01

本章主要从新古典投资和储蓄利率、新古典自我储蓄和人际借贷模型、新兴古典投资和储蓄利率、迂回生产中的投资、资本及分工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投资和储蓄理论

作者:(澳)杨小凯 张定胜 张永生 出版时间:2020-06-01

本文建立两期的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依据地震变化所造成的全部路径对微观个体储蓄行为与幸福感变化进行理论预测,进而借助地震前后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这些预测背后的路径是否可靠。

作者:姚东旻 出版时间:2021-06-01

消费的稳步增长是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保证。目前, GDP 增速在2012 年前三季度连续下降, 经济增长率下挫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宏观经济问题。为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速的回升, 宏观政策的首选影响对象仍是投资需求。但是, 消费需求的重要性也在上升。其一,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制约总需求的扩张。其二, 所有的投资最终都要转化为消费...

作者:郭宏宇 出版时间:2012-11-01

本文以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作为随机事件,基于2002~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的城镇家庭数据,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双重差分法(DID)和三重差分法(TD)等方法,系统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影响。

作者:姚东旻 出版时间:2021-06-0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谋求对退休金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维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个人储蓄养老的比重。中国在1995年开始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香港地区2000年实施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中,也可以看到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影子。因此,尽管个人储蓄性养老在当今世界不具有普遍性,但由此确立的自我负责的精神与基金制...

作者:余少祥 出版时间:2016-07-01

2000年7月17日,台北市政府宣布推出“台北市家庭发展账户”方案,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实验脱贫方案,其理念架构主要是依循着史乐山博士所提出的资产累积福利模式,透过相对配合存款的诱因设计鼓励100个低收入家庭定期、持续地储蓄。本论文将呈现发展这项方案的发展背景与方案结构对参与人储蓄行为的影响。

作者:郑丽珍 杨团 葛道顺 出版时间:2007-07-01

本章是对居民消费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综述,强调相关理论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概述了部分针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文献。这是本书经验分析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楚亮 出版时间:2006-0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