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儒家文化是“原教旨主义”那一种,即其终极目的是为在农业社会中规范和稳定社会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本文中的“性别偏好”分为个人喜好和家庭制度决定的偏好两种。而目前存在于我国汉族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极端的儿子偏好,不属于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家庭制度决定的群体心理固结,它体现了妇女的低下地位,是性别歧视的体现,是落后的社会现象。本框架设想的父权主义...
准确把握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偏好,并将其纳入政策设计之中,可使相应的补贴政策更易被农户接受,也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针对性和效率,进而提升补贴政策的整体实施效果。本章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农户层面的政策参与模拟实验与计量分析,揭示其对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偏好情况,具体内容包括:(1)政策参与模拟的实验流程设计与计量经济模型构建;(2)滴...
本文把文化的构建作用和消费联系起来,希望实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聚焦投保人对其购买行为的意义建构,本文将揭示人寿保险投保人的主观态度,并特别关注人们购买人寿保险的动机、产品选择的偏好,以及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的选择和偏好。第二,探究这些动机、偏好和选择背后的文化与制度力量。这两条探究路线同时涉及韦伯学派和斯威德勒学派关于意义与行动的争辩,特别是关于意义与动机和选...
“法外私了”是医患冲突治理中常见的现象,从经验上判断,医患双方都试图规避法律准绳。从行动者主观因素的角度观察,身份特质与规则偏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不准确的身份认知与两种规则的选择性取舍,决定着冲突双方博弈的结果。在行动过程中,医患双方在策略尝试、冲突“互动”和妥协等不同环节,均无法形成法治共识。因此,准确的身份认知、回归正式规则,才是未来依法治理医患冲...
本文尝试从时间偏好的心理实质出发,在厘清认知判断和自我控制、时间偏好和家庭储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冲击对个体跨期选择行为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
本文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对农户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需求意愿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但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村庄特征对农户需求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家庭特征的影响,而家庭特征的影响又大于个人特征对农户需求意愿的影响。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但地区之...
在田野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生育的男孩偏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东北、江汉平原、川西平原等地区,农民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农民生育观念在国家计划生育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迅速发生了改变,这些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很容易开展;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以及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农民不生一个儿子绝不罢休,纯女户是村落生活中的边缘户,“绝后的恐惧”往往让这些纯女户在村落生活中抬...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