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文认为财产性收入是导致城乡、区域、行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从土地收益、住房收益、资金收益分析来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重点对象是农民。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式税收制,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对于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颇有影响的干部和学者鼓吹再次修改宪法,要求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之中。只要我们考察一下世界宪法史和当代的各国宪法,就知道这种修宪主张违反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不是“创新”,而是“复旧”,退回到二百年前。
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居民增收。一方面,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便利 “三农”、 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融资,高其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有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帮助广大居民拓展投资理财渠道,提高居民家庭财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
示范国有财产法以不可交易国有财产为基础,以国有财产的目的性用途保障人权,以实体性规范为主兼顾程序性规范,以公众用国有财产和属于公共财富的国有财产构成的不可交易国有财产概念为该示范法的核心理念。国有财产的目的性用途直接决定了国有财产的行使界限和目的,特别是决定了国家拥有财产的界限,即只有为国家履行其公共职能所必要的财产方可属于国家,非用于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国有...
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金融扶贫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历程。第三部分初步描述了广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两种基本模式。第四部分简单分析了广安普惠金融与资产收益扶贫两种模式的优劣、成效及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扶贫的建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