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草场经营     检索到  22784  条相关信息

在当前藏区的各类社会冲突中,草场资源纠纷一直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1)草场纠纷不仅多发易发,而且在一些地方反复发生,很难彻底根除;(2)草场纠纷经常演变成村落之间的群体性武装冲突,造成伤人、死人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破坏藏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在纠纷裁决过程中,冲突双方经常援引当地习惯法而不是国家法进行处置,这使许多人感觉到国家法的权威受到挑战。...

作者:扎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藏族牧民尽管被描绘成干预项目的 “被动对象”, 但他们仍然积极地塑造着 “生态移民” 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在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中, 玉树的牧民在与政府各个部门的交往中采纳了各种策略。 国家安全、 稳定、 生态恢复和现代化 的目标是官方的发展话语, 而牧民的话语特点是关注生计、 家园保护、 文化认同, 以及至为重要的用自己的术语定义发展的能力。

作者:扎西尼玛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本研究从青海省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牧民的“有心无力”到政府“有心给力”和最终政府与牧民“同心同协力”,共同保护草场资源并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成功案例出发,指出在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制度背景下,国家-精英-社会的管理结构摆脱了草场的资源管理中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达成有赖于国家力量的引导,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对技术的应用进行试验并纠错。中国草场资源的...

作者:郭海青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由于生态移民使得牧民向市民角色转换,因此,生态移民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工程,它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促使草原部落社会主体结构、社会权利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生态移民也使得国家再一次嵌入牧区村落,它必将对这一地区的政治治理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障生态移民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三江源区社会稳定。

作者:乔军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本文主要介绍作干村的种植业、养殖业等的生产与经营,及其与扶贫脱贫的关系。对于作干村的农户来说,农业生产是作干村村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是村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对村民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种植业为农户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口粮和蔬菜,村民普遍认为食用“自家的麦子,自家的面”是最好的选择;一些家庭甚至还能通过出售一部分粮油产品来增加家庭收入。养殖业则大幅度增加了村民的...

作者:王红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本文是笔者在锡林浩特附近一个嘎查所做的调查的报告。在这项研究中笔者发现,与许多流行的看法不同,这个嘎查的定居发生在1970年代末期牲畜数量最少而非最多的时候;1990年代以后,嘎查的人口在逐渐外迁,留在本嘎查内的人口在减少,但是牲畜数量并没有因此减少。承包可以使草原落实到户,但是落实到户以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然排除外来人口对草原的破坏。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

作者:王晓毅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贵州省在武陵山扶贫开发中遇到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土地流转和劳动力问题,土地规模化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武陵山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青海省海北州利用区位优势与丰富的农牧业、物种等资源,紧抓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探索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之路,取得较好成效,在青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在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区定业,体现特色”、“强化主体,规范体制”等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

作者:马生林 李永福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