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报告考察了我国草原生态治理进展情况,包括阶段性特点、治理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草原管理的政策目标发生重大变化,从追求生产功能逐步转变为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并不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推动重大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草原生态实现了从全面退化到局部改善,但根本问题尚未解决。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提...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泰民安的坚固基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保障林草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实践与探索,最后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立法与监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全社会意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草原是产生游牧文化和知识的源泉,所以本书自始至终把游牧知识体系置于草原生态系统之中。草原生态系统和游牧知识体系都是组成游牧社会生态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而且各元素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所以,整体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元素的连锁反应。
本文主要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概念界定,提出了政府、企业、个人和第三方四位一体的补偿主体观点,并从补偿政策实施的深度和广度界定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现阶段的实施范围;同时对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依据,草原生态补偿的阶段性、区域性进行系统分析,提供现阶段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立的基本测算方法。同时,从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开拓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采取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加强相...
当前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草原生态的关联并不明显,尤其是草原生态补助奖励金额和生态状况变化并不相关。为什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草原生态质量变化的关联非常模糊?如何更好地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生态安全?本文研究认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不单一强调草原生态质量变化,这种策略是正确的,而且未来运用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行绩...
本文回顾了“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主要草原牧区的相关情况。第一轮“生态补奖”实施四年后,全国草原地区整体生态状况趋于好转,但超载过牧仍是难以规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依据牧户调研进一步评估“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从养羊比容来看96%的牧户都存在不同程度超载的情况,大多数牧民认为当前的草原生态环境“比较差”“非常差”,草原退化趋势尚未扭转。政策效果不够理想是...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对草原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两者博弈的轨迹时有波动,但已显露的趋势表明,积极的影响已不足以抵消和胜过消极的影响。本文指出,尽管中国草原的问题不是刚刚出现,但是,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部分原因是中国的草原地处偏僻,远离中央决策层和快速发展、繁荣的东部沿海地区。本文认为,草原退化及牧民生计问题是急于解决的很多问题中的两个,在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内蒙古草原的持续恶化?现行的转移人口、减少牲畜、舍饲圈养等对策,能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吗?本文作者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不是“超载过牧”,而是行政区划与草场承包到户等制度所引起的“蹄灾”,以及非牧民所为的掠夺性活动。拯救草原的有效对策,也应改弦更张,对症下药。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