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报告考察了我国草原生态治理进展情况,包括阶段性特点、治理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草原管理的政策目标发生重大变化,从追求生产功能逐步转变为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并不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推动重大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草原生态实现了从全面退化到局部改善,但根本问题尚未解决。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提...
国家权力深入草原社区的过程在改善牧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草原社区的适应能力,一方面国家通过草原承包和集约化畜牧业的推进,改变了原有草原社区的生产结构,进而改变了其社会结构,社区集体行动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话语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草原环境政策,试图管束牧民的放牧行为。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是简单化的,无法适应地方的复杂性,而且国家也缺...
长期以来,草原牧区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损害草原生态的产业政策,其表现为在草原牧区进行种植业的政策偏好,传统工业偏好和头数畜牧业偏好。成因是草原开发的外在成本没有内在化,政府官员有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和对牧区地方官员的考核办法偏差,经济发展指标比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更明显。本文提出应采取多维的视角考察牧区官员政绩,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成本的内在化,从而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
本文通过综合过去四年在内蒙北方草原的调查,分析承包和再集中的政策为什么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探讨在环境保护的话语下,国家与牧民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第一部分分析草场承包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草原环境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作出一些简单的结论。
本文着重阐述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日本的相关制度与措施。2000年以来,生态旅游作为兼顾旅游观光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手段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各国备受瞩目。国家公园是最具有日本特征的生态旅游与环保兼顾融合的领域。日本是亚洲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其地域性制度与分区保护制度协调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利害相关方的利益;行政管理相关政策和措施在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
本文在国内外社区理论、模式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治理与社区合作的理论背景,重点对中国社区研究特别是牧区社区研究现状以及牧区社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泰民安的坚固基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保障林草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实践与探索,最后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立法与监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全社会意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