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立法框架     检索到  306  条相关信息

本书试图借助自治的基础理论,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法自治”现象。力图回答这样的问题:自治立法的自治属性何以成立?立法自治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根据何在?主张立法自治有何重大政治价值?立法自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立法自治的实现形式又是什么?立法自治实践现状如何?制约立法自治实践的关键因素何在?如何提升立法自治的水平?本书综合运用民族政治学、宪法学、民族...

作者:付明喜 出版时间:2014-06-01

鉴于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迅速发展、学术研究的积极参与以及现实对生态补偿立法的迫切需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主办,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协办,于2010年10月23~24日在四川雅安召开了“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会议关注相互联系的两个主题:一个是生态补偿立法,另一个是流域生态补偿。会议围绕生态...

中国政府创建社会服务的构想大致始于2010年,但当时社会服务的碎片化特征明显,远不能适应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和要求。2018年底,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职能,为困难群众、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纳入《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为社会服务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

作者:李兵 出版时间:2019-08-0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与适度水平》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9&ZD023)“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的研究成果,通过全国20个省区市问卷调查、经济计量模型与数理统计等现代研究方法,跟踪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运行状况,深刻揭示了二元经济福利差距的根源及其养老生命周期补偿的规律,系统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以及保持...

作者:穆怀中 沈毅 出版时间:2015-03-01

本书从乡村振兴支撑机制、在地资源利用、发展型组织建设、农业经营能力提升等维度,考察了企业、公益组织、民间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和所面临的困难。本书还考察了数字化时代乡村振兴的机会与前景,并以县域为基本单位,探讨了县级乡村振兴体系的基本架构。本书纳入了多个案例,并特别关注了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全球顶尖的信息技术企业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吕程平 游睿山 李佩璇 陈佳鹏 秦缙 出版时间:2021-08-01

本书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关于“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第21个年度报告。本书以千份公众、社科专家、党政干部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为研究依据,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从专家学者的独特视角,对2017年黑龙江省民生问题如居民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口、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常年追踪研究,并针对2017年多个社会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如社会信...

作者:田雨 王欣剑 王建武 张斐男 王爱丽 出版时间:2018-01-01

本书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依据,分析海南自贸试验区(港)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业创新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与营商环境改善以及加强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方面的推进进程、所取得的成效和进一步推进思路。本书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进程以及海南省在自由贸易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制度和地方立法等方面的推进情况,特别是通过研究重点园区...

作者:沈玉良 钟业昌 出版时间:2020-05-01

《中国信用发展报告(2012~2013)》由前言、总报告、分报告、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地方信用建设实践六大部分组成。总报告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历程、主要成就、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体归纳,并对未来信用体系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展望;四个分报告紧扣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从政府公信建设、信用法规建设、产品质量信用、信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信用体...

作者:章政 田侃 胡晟盛 杜丽群 出版时间:2013-04-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