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神道地主     检索到  1171  条相关信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参加土改所留下的总结汇报材料,虽然明显受到土改宣传教育和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但在客观上还是保留了许多生动具体的内容,有助于对地主地主经济这样的传统命题进行新的解读。通过对土改总结材料中所反映的地主经济的三个问题的考察,即地主的发家原因、地主的剥削内容、地主有无差别,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虽然地租通常被认为是地主对农民剥削关系的集中体现,...

作者:张会芳 出版时间:2012-11-01

《寻乌调查》中所称“祖宗地主”“神道地主”实质是“祖宗公产”“神道公产”。将所谓“公共地主”排除之后,再考虑赣南、闽西及浙南山区广泛存在的土地所有权的多重结构,可以肯定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远远不足30%。通过对《寻乌调查》所反映的乡村地权结构与浙江南部松阳县石仓村的地权结构相比较,可以得出,中国近代乡村的演变,是产业分化与人口分化这两种因素交替作用的结果。以地...

作者:曹树基 出版时间:2012-11-0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土地租佃制度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关注,展开了一些有益的争论。这些争论有的基于不同区域的经验式研究,有的则是对于不同资料的利用和解读。本文拟通过分析国民政府的佃农保障政策及成都平原一些租佃纠纷案件的处理,观察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和执行层面对租佃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由此观察佃农、地主与国家的关系。

作者:李德英 出版时间:2012-11-01

近代苏鲁地主对佃农拥有初夜权。这一权力的实施是社会结构异变的结果。这里的社会分化为占有大量土地的利益集团(大地主)与大量占地较少的贫民群体,社会结构演化为缺乏中间阶层的哑铃形而非金字塔形。掌握行政、军事和经济等各种权力的大地主,基本上不受程序化的法规制约,多沉湎于本能型的享受,无法追求高成就动机人格。一方面,他们利用国家优裕的政策,对贫民实施包括初夜权在内的...

作者:马俊亚 出版时间:2012-11-01

1933年6月,国共即将展开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战争前夕,中共在其控制区域内发起查田运动。就文本的宣示看,查田运动是于战争紧张形势下,在苏区内彻底清查地主、富农隐瞒成分,进一步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从而深化苏区内部的阶级观念和阶级斗争,纯洁阶级队伍。查田运动是一场群众运动,运动的媒介是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土地,由于此,民众在运动中卷入...

作者:黄道炫 出版时间:2012-11-01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是农业生产力中的基本要素,而三者的结合方式,决定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合理与否。土改前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极不平衡的,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更是极不合理的。不平衡的土地占有状况与不合理的生产资料配置,说明地主土地占有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由此导致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投资,农业生产力长期以来难有大的突...

作者: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词:

民国时期,中国一片破败景象。20世纪30~40年代,农村经济更趋萧条,农户谋生艰难,贫困程度加深,多数家庭常常出现亏空,只好饮鸩止渴,借贷度日。可以想象,在这种状况下,贫困农户借贷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生活消费,当然也有少部分借贷用于了生产方面。中国农村中,除了贫困农户外,其他不同阶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则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地主、富裕中农、中农家庭生产性借贷需求就比较多...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传统时期,罗家坝的经济结构以地主占有和小农自耕为主。包括佃农和自耕农在内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主要环节都以小家庭为单元进行。由于家庭生产能力的限制,为了满足生存所需,村民“忙时务农,闲时做工”,小手工业、家庭副业种类较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约束所造成的紧张的人地关系。小规模农业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构成了罗家坝村落经济的基本形态...

作者:出版时间:2018-08-01
关键词: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