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生态有偿服务     检索到  68726  条相关信息

“嘉明模式”的核心要义是将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和易地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对特殊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具有一定借鉴与推广意义。其精准脱贫的机理可概括为:宅基地价值得以显化,以土地发展权换取资金,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行农村与城镇“双保障”。但也有一定局限性,表现为:指标流转范围受限,资金压力较大;制度设计欠合理,群众参与度较低。进一步优化完善“嘉明模式...

作者:姚树荣 熊雪锋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为宅基地等农民的资产资本化提供产权安排通道,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举措。本研究通过对安徽金寨、湖北宜城、江苏武进、江西余江、陕西高陵等部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主要经验进行解读,从政府、市场与社区及农民多重关系出发进行比较评价,将各个试点地区的做法与经验归纳为政府主导型、社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最后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提供相应路径选择。

作者:陈会广 陈家敏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来源: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时间:2022-06-29
关键字:安徽省 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有偿调剂

建立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报告基于嘉兴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历程,深入分析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的基础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推进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的三个措施,即高质量全面完成农村“三权”确认登记颁证工作、高标准构建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高水平加强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保障,以期...

作者:贺学明 邓建华 张猛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客观地讲,农业的生态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到了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超越了自然界的吸纳能力、生态失衡,而人类对农业四大贡献的诉求又不是那么强烈时,农业独特的生态功能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被人们所重视。至此,农业的作用呈现历史的回归,担负起恢复自身生态系统和逐步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任,担负起冲减工业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重任,使地...

作者:朱四海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施乐会收取置顶费事件,是慈善组织运用网络进行筹款的尝试。由于收取了“置顶费”,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施乐会资助项目的“善”遭到质疑,其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恶”被放大。时代在发展,慈善组织为了持续发展而探讨新的运行模式,应受到鼓励。但与此同时,慈善组织对捐赠人和受赠人的披露义务有哪些、收取费用的限度在哪里等问题,亟须法律观念正本清源,也有赖于相关法律标准的制定。

作者:郭然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生态有偿服务机制是一种灵活、简单、有潜力的补偿机制,它通过生态服务使用者向服务供给者付费而形成。流域生态有偿服务机制通常包括补偿上游土地管理者的市场机制,旨在维持或改变那些影响下游水资源供给的土地利用方式。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这种较新的补偿机制。

作者:JulioC.Tresierra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农业政策的制定主要受经济动因和意识形态动因的影响,改革前意识形态因素在政策制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改革后,经济因素成为政策制定的主导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购销流通体制、宏观经济环境等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有直接影响。有时经济与意识形态动因会相互渗透,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动因。

作者:李小云 王冬梅 左停 靳乐山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