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理性小农理论     检索到  23418  条相关信息

关于什么是“理性”,可能与关于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一样,存在诸多争论。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采取经验学科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办法,排除一切非工具理性(包括价值理性、实质理性理论理性等)的讨论。换言之,理性选择理论所说的“理性”,就是解释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可能得到的结果之间联系的工具理性。但是,随着理性选择理论与其他社会理论之间争论的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科...

作者:李培林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农理论的政治意义,提到恰亚诺夫建立了一套关于小农农场经济学和农户生产单元的分析框架,只要小农农场和农户生产依然存在,其理论就是有价值的。其次本文介绍了小农农业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出前者常常以一种非常有别于资本主义农场企业的方式管理和运作。最后本文介绍了恰亚诺夫的天才之路和谱系。

本章阐述礼治塑造“大一统”国家与小农经济社会的理论及其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初创,二是唐代大一统与小农经济的成型,三是明清大一统与小农经济的凝固。而大一统体系下,内向凝固的小农经济社会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开始城市化转型的初始状态。

作者:黄郁成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相关文章或研讨会普遍产生对“小农”和“小农户”混淆使用的状态,然而对“小农”和“小农户”概念源流的梳理正是为了守护对概念区分“细节”的敏感性,其根本意旨在于为乡村振兴“大问题”的讨论提供有理据的共识。

作者:叶敬忠 张明皓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在传统农耕社会生产方式下,独立分散的生产、生活模式使农耕经济及农耕社会成为封闭的系统,从而具有惰性。打破这个惰性的系统,才能形成趋向现代的社会经济秩序,建立与传统迥异的开放的现代经济社会系统,这一过程表现为能动的对社会、经济的“改造”。产权明晰的家庭经营方式在现代农业中仍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代表一个时代的飞跃,其中小农的“蝶变”则为时代变迁的...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本文围绕提炼出来的“生活理性”相关知识进行理论溯源,进一步阐释李村老人如何在“生活理性”原则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实践的生产和再生产,他们如何运用情感性实践、礼仪性实践、经济理性实践等策略来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实践并塑造积极能干的勤者型、自我奉献的宿命型、独立自主型的身份建构的过程。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本文从经济理性视角分析李村老人自我生存保障的经济实践,从老年人生存保障、经济资源的自我保障实践、自我生存保障实践三方面解析了农村老人在老年生存保障体系变迁背景下,在面对老无所养的现实生活中,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理性实践为自己建构相应的经济保障。农村老人通过积极参加劳动,继续耕种土地,与子代理性切割等日常生活实践来维持自己晚年的生存。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从前文的描述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水库移民创业既表现出受各种结构性要素影响的一面,也表现出具有主体选择性的另一面。对三种典型创业方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库移民创业过程中结构约束和理性选择是怎样互动的。同时借助对移民身份建构与运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结构约束下,移民在创业过程中理性获取创业资源的行动策略。基于此,可以梳理出水库移民创业的逻辑,理...

作者:王沛沛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