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水灾后的灾区到处“灾黎遍地,啼饥号寒”,“饿殍载道,积尸盈野”,灾民无衣无食,饿死、冻死、病死的比比皆是,广大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生活更加悲惨。所以,频繁的水灾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和生存。
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所实施的灾害救助政策是灾害救助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的突出代表。评估这两次地震救助政策的绩效,若依然使用传统的救助总金额或救助总人数等指标,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政策目标出发,来评价救助效果。因此,本文进一步利用基于“生活质量”概念建立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这两次重大灾害的灾害救助政策进行实...
明代灾区社会失范与否,灾民生计状况是其决定性因素。尽管明初以来建立了严格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与控制制度及其体系,但是,在饥饿的灾民面前,基本失去效力。至于明中后期里甲制瓦解,保甲制与乡约局部实行,以及地方精英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控制模式的诸多努力,既是传统社会变迁的系列应对之举,也是社会“灾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些努力未能有如明初里甲制一样一度实现基层社会控制...
中国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 是对中 国传统的宽裕生活的表达,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 的乡村田园景象,现在用以象征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全面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是以人均GDP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它更是以综合社会指标表示的生活 质量。中国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也开始...
社区生活救助服务于社区生活困难群体和生活弱势群体,属于消耗性社区生计保障,是社区生活困难群体和生活弱势群体的谋生途径。对于长期处于生活困难状态和暂时处于生活困难状态的社区家庭或社区居民而言,社区提供的生活救助是其主要生活来源。因此,社区生活救助是社区生计保障不可或缺的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社区生活救助的特质,其次研究了社区生活救助的发展及其缘由,再次研...
本章阐述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实际考察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生活质量模型的发展前景。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形成基础是Schwartz和Mukherjee选取的直接或间接反映生活质量的价值范畴。这些价值范畴构成了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自我评价的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寿命长短、无污染的环境和犯罪率等指标。本章采用要素分析法将这些指标分...
生活质量的含义与测量维度是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议题,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社会学家,抑或是其他社会科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理解生活质量。经济学家认为生活质量是生活福利的改进,强调生活质量的物质性和可操作性,社会学家则认为生活质量的研究源于社会学领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是对生活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它偏重于从人们的主观现实出发来测量心理上的满足感、幸福感和生活充...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