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作者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从童年到迁家、社工服务再到成年之后的救灾经历,成家立业。作者从做公益找到人生价值,感受到生命充盈、无拘无束的满足感与自在感。
幸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幸福是人们对生活境遇的满足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身心健康是生活幸福的第一要素。生活目标明确,凡事宽以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锻炼身体,业余爱好广泛,塑造幽默乐观的性格,等等,是保持身心健康、打造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基于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2017年河南省宜居城市调查”数据,对比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来河南省居民的获得感情况,本文从安全感、尊严感以及满足感三个维度来测量居民获得感,调查发现:三年来,河南省社会治安指数逐年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居民收入满意度指数较低,居民对个人收入满意度近三年持续下降;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三年来不断提高;...
农民阶级具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对中国农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2012年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确实具有“小富即安”的生活观念。对于调查到的483位农民,2012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8970元,但以10分计,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分别达到7.32分和7....
幸福观念是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这就把幸福和幸福观问题提到了突出地位。从理论上说,幸福范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活条件在人们思想和情感中的反映。由于人类生活的多变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幸福范畴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的,而且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就最一般的意...
法律是权益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状态,中国的老年人保障正在由德治、孝治向法治、孝治、德治相结合转变。我国政府在建设年龄友好型社会、增加老年人社会优待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是,伴随老年人拥有的财富增多、代际交换趋利性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增加等,老年人受到权益侵害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状况、维权意识和维权方式...
幸福是人们毕生的追求,幸福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深圳市调查数据,从就业质量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问题。研究发现:就业质量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就业质量指标中,工作疲倦度是制约人们幸福感提升的关键因素;就业状况越稳定、职业阶层越高,幸福感越强;社会保险对于幸福感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意义;个人对失业风险的评估对幸...
本文基于山东省3市10村的调研,对当前我国农村的攀比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攀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攀比的对象主要是熟人、本村人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相对来说,农村大众阶层和弱势阶层更喜欢向上攀比,而精英阶层则更多的是向下攀比。农民在攀比中采取了扩大自我概念、作弊以及进行错误归因等重要策略。而过度攀比、盲目攀比以...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