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游牧行国     检索到  28886  条相关信息

2008年8月18日上午,我从乌鲁木齐市出发再次前往阔别一年多的阿勒泰富蕴县。当时,恰逢奥运期间,长途汽车站是重点检查的地方,路途中又先后停车检查了6次。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汽车沿着216国道要行驶将近7个小时。当汽车接近216国道卡马斯特时,我看见距离公路约200米的地方有上百只野驴和黄羊。由于天气干旱,荒漠深处的水源越来越少,野生动物只好冒险接近公路,因...

作者:出版时间:2017-09-01
关键词:

本文是作者在民族国家视角下探讨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互动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认为“游牧”和“王朝藩属”一定程度上能够概括分别以游牧和农耕为主要生业的两大族群。因此在概述游牧国体制、王朝藩属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游牧国体制与王朝藩属碰撞和重组的阶段及其特点做了探讨,认为按照依据游牧的兴衰历程、游牧族群的聚散转变,以及其与王朝藩属、农耕族群互动的轨...

作者:李大龙 出版时间:2014-12-01

游牧并不是自由散漫、漫无边际、没有计划地移动,而是有自己的一套传统的组织管理游牧的知识体系或制度。传统哈萨克族社会,牧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是在氏族部落头人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性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为了有效利用牧场,以及协调好人、草、畜之间的关系。所以游牧的组织管理知识属于游牧知识体系的制度层面,是一种大家都认可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的目的是让公共性资...

作者:出版时间:2017-09-01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游牧民以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来应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他们的社会文化系统都是建立在这种移动性基础之上。游牧知识也是游牧民在移动过程中,经过代代创造积累而形成的。那么游牧知识又是以何为载体,如何代代传承的呢?

作者:出版时间:2017-09-01
关键词:

中国西北边疆史地学,以祁韵士、徐松为创始,蔚为风潮于嘉道之际,已然成为清代学术史与地理学史研究的共识。作为学科标志的西北史地著作,多由未亡的同志和朋友编纂遗稿,续补未竟,刊刻印,“续成”成了这一学科著作流传的常态。这一学科的中坚人物张穆,一生似乎都在忙碌师友的著作编辑、出版。他的西北史地力作《蒙古游牧记》十六卷,十年心力,也是得到何秋涛再度十年校补、续成之...

作者:朱玉麒 ZhuYuqi 出版时间:2018-03-01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土(indigenous)、地方(local)或民间(folk)知识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200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本土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来自国外的14名学者通过具体个案阐述了本土知识在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管理,甚至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美〕杜罗西·比玲斯、〔俄〕维亚...

作者:出版时间:2017-09-01
关键词:

东乌旗游牧民虽然世代生活在中国的边缘,甚至内蒙古草原的边缘,但在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他们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日渐进入更加广阔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去。因而本章的任务是,探究原本较为封闭的游牧社会,如何在主流文化的不断冲击与阵痛中做出调适与选择。作为游牧经济及文化传统的精神世界何以延续,而草原情结又在精神世界的延续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带着这样的问题...

作者:出版时间:2018-08-01
关键词:

牧民掌握着一整套富有鲜明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技巧与技术, 是牧民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依赖草原环境, 而且与草原环 境有着辩证的关系。 千百年来, 草原决定着牧民的生活方式, 而牧民以灵活、 变化的方式通过移动性来适应变化着的降水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在中国北部贫瘠的新疆地区, 说突厥语和蒙古语的牧民拥有在高山、 山坡和平原畜牧的悠久历史, 他们将牲畜从一个牧场转移...

作者:迈克尔·L.祖科斯基 出版时间:2013-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