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流动模式     检索到  34899  条相关信息
报告

流动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与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的融合程度、融合领域、融合层次紧密相关。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是内源的、渐进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是被动的、激进的。改革开放后,以“离土不离乡”为模式的乡镇企业展示了既无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又无人员的整体性重组的独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12-01

文章主要介绍了1995~2005年中国流动妇女的状况。首先,作者详细地列明了研究框架,接着,作者对重点人群——流动妇女作了精确的定义。识别出重点人群的主要特征以后, 文章从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这一人群的境况和问题,涉及关于经济、政治参与、暴力等重要议题的研究。文章最后对流动妇女的状况作了预测。

作者:谭深 出版时间:2006-03-01

外来人口在流入地倾向于租房这一结论,似乎与中国较高的住房自有率相矛盾,但若从流入地和流出地两方面对外来人口的住房模式进行完整的分析,则对前述问题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CHFS 2011的样本家庭中,除Rent 1、Rent 2、Own 1和Own 2四种模式以外,还有一种住房模式,即“拥有住房但并不自住反而租赁其他住房”(R&O)。R&O住...

作者:费怀玉 何兴强 出版时间:2019-09-01

本文对我国的职业代际流动模式、代内流动模式进行了探索,对流动模式的队列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流动,不管是代内流动还是代际流动,在不考虑各个职业的继承效应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较高社会阶层的人进入较低社会阶层的相对机会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进入较高社会阶层的相对机会一样小,相邻职业间具有更强的关联性。

作者:李丁 出版时间:2017-05-01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

作者:韩嘉玲 张妍 出版时间:2015-11-01

本文首先介绍了代际间的“双重流动”特征和继承性流动模式,然后介绍了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提高代际收入流动的政策研究。

作者:覃毅 出版时间:2020-11-01

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外移民的理论研究,包括推拉理论、投资—效益比较模型、新经济移民理论、劳力市场分割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五大移民理论,以及移民网络说、移民系统说和累积因果关系说等三种移民学说。其次,本文分别考察了欧洲和美国跨境移民流动社会管理的模式、实践,为中国提升跨境移民社会管理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安学斌 卢鹏 出版时间:2019-10-0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和南京市的流动儿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流动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关系以及短视频App使用的角度了解流动儿童的品行状况。通过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流动儿童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使用短视频app对流动儿童的道德价值观形成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万增奎 出版时间:2021-12-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