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5·12汶川地震”是中国人民同灾难抗争的伟大战役,千万国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灾区之外,企业汶川捐款的种种行为亦在无形中演绎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公关战争。我们的企业与企业家们亦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经历着另外一场关乎恰当的社会责任、关乎正确的公关努力、关乎专业的媒体表达的公关洗礼。
本文通过对三鹿集团 “ 一边捐款一边害人” 的现象的分析,展示三鹿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及背后的原因, 为人们了解并改变中国企业的这种怪现象抛砖引玉。
本文考察了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的灾后社区重建的基本情况,指出汶川地震后社区重建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来重建社区。文章分析了三方在灾后社区重建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特点,也就社区重建还面临的一些挑战及今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基本的讨论。
在汶川大地震这个罕见的大灾难中,企业界慷慨解囊,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举帮助灾区渡过难关,积极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一种与企业赢利对立的行为,从长远经营来看它是企业的一种必要成本。本文列举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几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对自身经营有利,并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文章的最后部分借用了“第三只手”的理论,提出发挥企业的...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开启了中国慈善的新纪元。2018年,社会各界纷纷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从多个纬度对中国慈善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其中,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在《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出版十周年之际,组织评选了“2008~2018中国公益慈善十年十大热点事件”,为历史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参考底本。
大地震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考验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锻炼了中国人民的意志,改变了人们对诸多问题的认识。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也引发许许多多的思考,其中一个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就是:汶川地震与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关系,或者说,5·12汶川特大地震将如何催生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人群居住密集区域的震级最高、烈度最大、损失惨重、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据民政部统计,截至8月25日,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直辖市)417个县(市、区)受灾,因灾死亡69226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3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万人,倒塌房屋796万间,损坏房屋2454万...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一、引言;二、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三、住房建设与集中安置;四、生产建设与产业发展;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六、能力建设与社会保障;七、组织发展与社区关系。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