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城市基础设施极易受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暴雨、高温、雾霾、低温冰冻、干旱、大风、台风、雷暴等灾害对城市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的各阶段都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本文回顾近年来与气候变化议题相关的国际决议及谈判进展,综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2015气候协议”的利益诉求和建议,对适应议题谈判走向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是强化现有机制的职能,加强机制间履行职能的协调;二是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提供资金和技术的义务,而全球适应目标和加强损失与危害应对的关键问题涉及利益复杂,难以预判。
本文根据近两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下有关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危害的谈判进展总结了主要谈判方的立场。小岛屿国家联盟、最不发达国家集团由于自身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小,极力推动建立相关的国际机制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其他国家出资的原则要依据历史和现实排放量的大小、减排力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支持建...
西部水电开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水电开发过程中也同时存在移民风险管理的现实。本书从固着化和发展性两个角度,分析了西部水电移民的特征,梳理了西部水电移民安置中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进而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原理提出了移民风险分析的“利益相关即风险责任”(SR)风险辨识模型。本书还概括了西部水电移民风险预警工作的整体框架,以风险治理...
本文是UNDP“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中期回顾,主要包括:一、前言;二、项目进展回顾;三、试点村效果评价;四、启示、挑战与建议。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将在2015年达成新协议,中国面临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的国际压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走向一个新的纪元。在这个大背景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势力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变化、国际合作新形势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愈加紧密地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包括雾霾治理、...
近年来,中国城市暴雨日益频繁,造成城市内涝、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城市在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下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这给城市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城市气候适应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这固然与暴雨的雨量大、强度高、范围广、极端性突出等自然属性有关,但是也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破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