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民族交融     检索到  15358  条相关信息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

作者:王希恩 出版时间:2017-11-01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06-01

中华民族的历史,实际上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正确道路。其中,交往是形式,交流是内容,交融是本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认同,有利于增强包容性,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加强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增强各民族...

作者:杜娟 出版时间:2021-11-01

南宁市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需要拓展提升等问题,仍需从夯实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思想基础、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作者: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9-07-01

2016年5月26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楼312报告厅举办了名为“西凉乐——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融的结晶”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翠琴先生主讲,研究院周伟洲教授担任主持人以及讲评人。研究院全体在校师生及部分外系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于26日15时开始。首先,周伟洲...

作者:王琪 出版时间:2016-12-01

高流动性社会的制度困境与无根化社会的价值困境,让“何处栖身”与“何以安身”成为当代中国城乡治理的“阿喀琉斯之踵”。公共服务水平、共同体精神、发展机会与吸引力四大维度的差异性,导致乡愁与城愁的内涵与发生机理呈现双向交融的特征,并通过新型城镇化战略平台的塑造,以达到统筹乡愁与城愁舒解之目标。李昌平、贺雪峰、熊万胜对乡村建设提出的各种发展思路仍然是基于乡村建设的自...

作者:唐亚林 出版时间:2020-06-01

广西农耕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培植水稻为客体的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文化。广西农耕文化具有民族性、自主性、自足性、和谐性等特点。从火耕水耨到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相似生产方式带来相似的农具文化,相似农耕方式带来相近的田间文化,相似生产方式带来相近的民俗信仰,进而通过相似生产方式形成相近的民族意识。近代以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了经济互补,晚清的开埠通商加速了广...

作者:杨军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章基于原有村落在外出务工潮形成后,导致的社会、家庭、亲人之间的空间分离,即在这种有异于传统生活形态的背景下,社会成员在日常的分离时间中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即神明、书信、电报及电话、手机和电脑等进行沟通和互动;而春节期间的短暂聚首促使一些原有非这一时期举行的仪式和活动被迫移时,以适应外出务工者的时间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春节期间仪式和活动的爆...

作者:李虎 出版时间:2019-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