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民合作     检索到  14623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从衣食住行、收入支出、休闲娱乐等几个方面,对白庙组村民的日常生、经济生活和娱乐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本村村民大多数住在窑洞内,出行以公交、摩托车为主,饮食以面食为主。根据收入水平来看,村民中高收入和低收入比例相当,均在10%左右;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以农业为主,兼具部分额外的实物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本文描述了东门渔村的神庙与祭神仪式,以及渔民的生产方式与分工,一方面体现出以海上生产协作为重心的交往需要,另一方面体现出沿海地方社会受到国家政治的制约。

作者:刘铁梁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关键词:民俗祭祀宗族

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是当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本文是笔者密切结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论述, 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和相应对策所做的理论研究。

作者:詹成付 出版时间:2003年09月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参与村民自治, 并出台保障妇女参选和入选措施,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努力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但是, 男女在参与村民自治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妇女进入村委会领导岗位比例低, 处于决策的边缘地位; 村舍文化仍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 “男主外、女主内” 的社会性别分工仍制约着妇女参与村中公共事务管理。因此,...

作者:杜洁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继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推行了村民自治体制,标志着中国传统农村开始向现代农村的巨大转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已在农村扎下了根,获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逐渐成为了广大基层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陕西的村民自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村民自治还存在...

作者:吴南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前,各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始行于2006年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村民自治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日渐认识到,农村妇女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村民自...

作者:马冬玲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旧制度改变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效率 更高的制度替代的过程,也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产生过程。在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时,有研究者认为:“村民选举制度的最初设计并非以民主化为动力,而是主要为了解决乡村公共组织瘫痪与权威缺失的问题。”

作者:黄伟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村民的生活状况是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目前,冶家村正处于转型期,村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村民贫富差距的出现、扩大,村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设施、生活用品、饮食状况都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