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谈四川灾后重建模式:发展型重建。文章首先指出这场灾难是旷世奇难,对天府之国造成了重创,其次谈到由于汶川环境特殊,加大了重建难度,接着论述了政府是如何化危为机,创造“重建奇迹”,随后阐述发展型重建推动跨越发展,再后讨论了科学发展统领科学重建,最后则概述出在实践中,升华凝练出的四川经验。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灾后的教育重建与规划,建立了专项基金,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政策。重建规划强调提高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布局相对集中,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和寄宿生比重。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了灾后教育重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主要从汶川地震对村镇发展的基本影响评价、灾后村镇重建中的空间布局、灾后村镇重建中的农民利益保障、灾后村镇重建中的产业重建、灾后村镇重建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重建、灾后村镇重建中的社会系统重建等六个方面研究了四川灾后受损村镇重建问题。
本文尝试运用一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过程中,村民参与灾后恢复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将村民参与灾后恢复活动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自发组织的,另一类是由基层政府组织的。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如果深深嵌入在关系网(工具网、情感网)的小圈子中对基层政府组织的恢复活动有负面作用,对本村有较高认同感的村民参与自组织的社区志愿性活动的可...
本文主要从编制依据、灾区基本情况、总体要求、恢复重建的重点任务、重建资金、政策措施、实施规划等七个方面介绍了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后文化产业恢复重建及影响。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恢复重建与灾后的产业转型。其次,介绍了文化产业重建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文化产业恢复重建有待观察和解决的若干问题。
本文主要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政策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住房重建政策与文化保护政策、教育政策、省际对口支援政策、羌族文化资源保护政策、灾民搬迁和异地安置政策。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