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抚养比     检索到  38696  条相关信息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No.2(2001~2004)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孤儿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方社会人士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孤儿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孤儿的基本生活状况也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孤儿的保障体系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孤儿的救助力度,但仍有超过三成孤儿没有得到经常性的制度救助;另一方面,现有制度的救助对象限制在失去父母(死亡或失踪)的孤儿范围内,没有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

作者:黄晓燕 张恒茜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本报告系统考察了贵州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救助对策措施。研究表明,从成因来看,父母“一方死亡,一方另嫁”、“一方死亡,一方失踪”、“父母一方服刑”是形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主要因素,其中“一方死亡,一方另嫁”占最高,达50%以上。在对此类儿童进行救助过程中,由于其异于孤儿的属性,存在发现滞后,信息采集困难;法律法规欠...

作者:杜双燕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健全之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即“保障对象”成为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保障对象中,失去父母或生父母查找不到的儿童,外延清楚,容易鉴定,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问题不大。但是,其他类型的失怙儿童,特别是父母仍然在世,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保障问题,成为制度建设的难点。本项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以期厘清思路,切实...

作者:尚晓援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失衡的...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所属图书:山清水秀工业城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一般来说,出生性别的正常范围为102~107,即每活产100名女婴,对应活产102~107名男婴(UnitedNations,1955)。种族是影响出生性别的因素,黑人出生性别比较低,为102~104;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出生性别为104~106(Chahnazarlan,1988)。出生性别由于种族、地理区域、城乡等因素存在差别,但高于107可以认为超...

作者:姜全保 李树茁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出生性别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文化因素,认为传统家庭制度是出生性别升高的内在动因;三是政策因素,认为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出生性别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四是技术因素,认为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流产是出生性别上升的直接原因。虽然关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普遍认为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升高的根本原因。出生性别偏...

作者:姜全保 李树茁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