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志愿行为的主体性     检索到  133420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以2008年北京社区开展有特色休闲活动为对象,阐述了休闲文娱、休闲健身、休闲生活方式、休闲慈善、休闲学习、休闲参与为特征六大志愿行为,阐明了休闲志愿对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组织协调、志愿者服务效率和社区休闲层次变化积极贡献,探求以社区休闲为基础社会、市场、居民共同参与发展趋势。

作者:赖勤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确立农民主体性地位,否则会破坏乡村振兴宗旨,也会损害乡村振兴社会基础。目前乡村振兴在确保农民主体性地位上面临体制、市场、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困境,增权赋能是有效破解这些困境、提升农民主体性根本保证。真正乡村振兴就是让生活在农村人获得好处,真正变成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民有实在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王春光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社会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家庭和家族、拟家族化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区域社会四个相互关联与支撑方面。社会文化主体性在过去40年对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社会文化主体性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又因国家主体性与社会文化主体性建设性合作关系是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重要机制。因此,培育社会文化主体性,需要国家介入,同时需把社会和文化问题放在农村发...

作者:王春光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基村如何以社区为“发展主体”打破贫困均衡,其次介绍了社区文化主体性建构,最后介绍了社区文化发展中的新挑战。

作者:李春南 沈红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本文基于总体性贫困治理体系建构路径分析,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赛鼎村为样本村案例,分别从主体性视域(包括族群、贫困家庭、村镇和县域不同主体对贫困治理认知和行动)方面分析了赛鼎村贫困成因及其治理现状。

作者:林红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也称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意见》,提出了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新思路。2009年3月,北京市颁布《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将“枢纽型”社会组织定义为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发展、服...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本文通过对福建三个类型社区志愿组织研究发现,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缺乏必要制度、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化志愿服务,志愿者及居民缺乏有效参与,无法实现助人自助目标;社会主导型社区志愿组织能够招募到具有志愿精神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积极性,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但它无法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型志愿组织容易形成稳定志愿...

作者:高和荣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文化志愿者属于志愿者范畴而又具有自己独有特色,它是中国社会发展产物,是随着日益增长人民文化需要而产生精神之花。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自觉,也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弘扬结果。随着文化志愿者产生,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蓬勃发展,它是推进群众自办文化,促进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

作者:李蓁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