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役畜     检索到  45  条相关信息

在近代的华北农村,一些重要的、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农具、役畜在村落内处于短缺状态,因此近代华北农民采用了资源共享来解决这一矛盾。如采用搭套的方式共同使用各自家里的役畜、农具,或者共同拥有役畜、农具,或者借用、换用、租用这些农具,对于碾、磨这种价格高但使用频率低的工具农民也有解决的方法。这些习惯反映并维系了农村中互惠型的人际关系。

作者:朱洪启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改革之初,农业生产整个环节几乎全部内化于农户家庭之内;由于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和社会化服务的缺失,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的生产互助合作较为普遍。此后,一些农业生产环节逐渐从家庭经营层次剥离出来,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始出现,农业生产分工逐步深化...

作者:樊祥成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生产内部化到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经营多样化到农业经营专业化、农户兼业化到农户职业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演化机制,着重考察了资本替代劳动对农业作业环节专业化和农户层面的经营专业化的推动作用,最后考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未来演化路径。

作者:樊祥成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本文主要介绍了侯家营的林业、禽畜业、渔业、社队企业、小副业以及副业的收入分析,为侯家营的副业下一步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作者:隋鹏飞 张海荣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本文主要阐述了西藏朗塞岭村和柳村的生产方式的变迁。本文首先梳理了西藏的生产工具从传统生产工具到现代农机具的发展过程。其次,本文从农业、家庭副业与手工用具、生产工具拥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朗塞岭村和柳村的生产力状况。最后,本文提出应重视与开发传统生产工具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加以保护、研究和利用。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时间:2025-04-11
关键字:江西省 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 圩堤运用

1956年~196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我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历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1956年10月,我调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建的八个调查组之一的内蒙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先后参加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的社会历史调查。这项工作至今已时隔三十余年,但追忆当年深入达斡尔人聚居的山村和农区、鄂温克人游猎的深山密林、鄂...

作者:满都尔图 出版时间:1999年09月
关键词:

考察中国农业生产,关键是抓住粮、棉、油三种主要农产品。文章结合新的情况,对1996—1997年粮、棉、油生产走势作进一步监测预警。

作者:顾海兵 出版时间:1996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