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社区教育是具有区域规定性的“大教育”,强调的是以对人的生长、生活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特定空间——社区为教育场景,注重社区意识的培育,并以服务社区民众为主要对象目标。通过社区教育,使被教育者能以开放、动态、互动的态度处理社区与社会的关系。这有助于社区自治,并且使社区内的各要素得以可持续、和谐地发展。
本章分别对20世纪以前、20世纪前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村社区工业化历史进程进行了介绍。
“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翻译而来。近代中国乡村研究领域的社区范式,堪称西方理论加上中国素材的研究方法之典型,在中外学界均有深远影响。本文讨论近代中国乡村研究领域社区范式的确立时间,以及如何运用社区范式展开相关研究,借此评估近百年来学界沿此思路进行的学术工作,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谱系。
本章通过对一个云南省小村庄SYK村的分析将让人们看到一种希望,因为同样是在这一村庄中,在前后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从砍伐村庄树木到重新再种树苗、依靠社区力量加以管理的两种有相反说服意义的治理格局。前一种表达的是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典型的社区治理能力瘫痪现象,后一种则表明社区借助于外界帮助可以从瘫痪中重新站立起来。一成一败发生于同一村庄,值得我们思考。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行为,也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征之一。亨廷顿在研究政治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政治发展的相关因素时,就把公民参与视作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并把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规模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尺度。罗伯特·达尔在论述什么是“民主”时,提出了民主的五项标准,其中第一项标准就是“有效的参与”的有...
社区营生保障是社区生计保障体系的主要途径和谋生方式,是社区生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及其家庭必须建构自己的营生体系,才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生计保障。从属性上判断,社区营生是社区集体谋生方式。社区营生保障,对社区生活保障、社区经济、配置社区资源、提高社区人口素质、促进社区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营生保障的生命力,在于其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而...
本文概括了武汉市新洲区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经验。武汉市新洲区社区教育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培养红色头雁,聚集新乡贤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形成了“书”“会”“节”“馆”四大工作体系:新洲社区教育组织编写 《新洲民间文化丛书》;推动组建一批学习研究型组织,团结一批智者和乡贤;兴办节会,创办 “张店桃花节”“孔埠弦歌节”;建...
从社区就业保障来看,作为社区的一项生计渠道,就业保障与营生保障在行为动机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营生保障是社区主动实施的生计策略,具有主动性;就业保障是社区应对政府就业工作部署而实施的生计策略,具有应景性。社区实施就业保障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老百姓就业问题的关心,客观上,给社区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保障带来了额外福利。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社区就业保障的特质,其次研究...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