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在经验层面呈现楚市农民城市化实践所具有的就近半城市化特征。本研究以“缓冲带”的概念和家庭发展代际秩序的内在要求分别从结构和个体能动层面来回应这种就近的城市化在集聚经济学路径下存在的悖论,将这一“悖论”合理化,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由此结合家庭发展秩序来论证半城市化状态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城市化30年历程:1978~1984年,农村改革推动阶段;1985~1992年,城市改革推动阶段;1993~2003年,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2003年以后,统筹城乡发展阶段。讨论中国城市化几个认识问题,介绍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包括集中型城市化,多样性城市化,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城市化,城市政府拥有自主决策权的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非均...
本文指出,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把就地就近城镇化作为重要的路径选择,就地就近城镇化能够同时实现就地就近市民化、就地就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同时,中国城镇化道路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模式,考虑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南北方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的差异,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道路适合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此外,本文概括了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四...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及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其次,文章预测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走向。最后,文章指出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稳妥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本章的主要任务在于从农民家庭、村庄社会、城市发展和整体社会四个不同的层面或视阈来阐述半城市化——包括半城市化状态本身、内含的就近城市化及其所具有的跻身“三重中间位置”等阶层实践内容——所具有的发展性意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型半城市化”的概念,在突出“半城市化”状态所具有的发展性意涵的同时,将本书所强调的“半城市化”与学界已有的“半城市化”研究相区别。
本文首先结合已有研究,通过与异地城镇化比较,阐述不同城镇化类型的相关特点,归纳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研究目标与社会政策实际情况选取测算地与测算数据,并对测算模型及结果的使用情境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再次从多角度测算并分析各级指标不同时期的成本金额、结构、变化趋势与支付压力,识别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主要...
本文首先归纳不同城镇化下市民化成本主要特征,明晰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家庭化迁移增加的基本趋势及其对市民化成本研究的主要影响,进而明确基于该背景市民化成本预测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分年龄别人口预测模型和分年龄别城镇化率预测模型,考虑家庭化迁移的影响因素,设计分年龄别市民化人口预测模型及成本预测模型;再次从多角度预测并分析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的未来时期,各种家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