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隋至唐初长安怀远坊光明寺是否为摩尼教寺院,一直是研究摩尼教中土传播史的重要问题,百余年来聚讼不止。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佛教史的研究视角,通过辨析前辈学者据以判断该寺为摩尼教寺院的依据及其史源,梳理长安光明寺的沿革并分析其中的宗派(学派)特征,认为开皇四年(584)光明寺的设立,是隋文帝即位之后大力复兴佛教、对新都大兴城佛寺进行重新布局的结果,且该...
本文汉译和考释了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两件吐蕃文书(编号IOL Tib J 575、IOL Tib J 1357),初步判定这两件写本可以缀合成一件《寺院施入疏》,反映的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阿骨萨部落百姓需要向寺院缴纳供养或者是部落入籍户向官府举办的斋会交纳贡物的名单。
本书针对西藏寺院旅游发展不平衡、寺院旅游利益分配不均的现实情况,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剖析西藏寺院旅游快速发展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提出西藏寺院旅游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选择拉萨和日喀则两地的代表性藏传佛教寺院为案例点,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寺院旅游收入分配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并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甄别、判断,全面、客观地呈现了西...
本文介绍寺院养老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寺院,更在于其超越本土文化的适应性。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有尊严地老去仿佛已成为世俗社会的奢求。而寺院养老为我们反思世俗社会的养老方式提供了一个“取法的张本”。安养,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房子让老人度过余生,而是一个具有深层次文化意义的范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结构发生着量的变化,这种量变表明了传统的寺院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治理当下“新结构”催生的诸多问题。为了藏传佛教寺院健康发展并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原则,积极配合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结合寺院实际情况,注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的寺院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革新,继承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寺院内部职务,能够更好地...
中国城镇中的夫妇一般都认为: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在目前的人口和经济现状下是必要的。然而,尽管育龄夫妇能响应这个号召,只生一个孩子,但独生子女政策与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还是大相径庭的。这种与传统的背离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父母希望在他们的晚年由后代来供养的契约关系大大弱化了。这种代际间的供养契约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它是抚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这篇论文就是讨论传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