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宗族化     检索到  44668  条相关信息

潘氏宗族的社会组织主要有蒸偿会、枪连队等,它们负责宗族的治理和防卫。宗族的社会交往活动既包括祭祖仪式、婚丧之事、合作生产中的交往,也包括在沙田集市、遥田集市贸易中的商业往来,宗族商业贸易促使宗族成员在经济收入、职业方面产生分化。宗族的社会冲突主要是与罗氏宗族的械斗,宗族成员有难时,蒸偿会、全族成员会给予救助。

作者:吕进鹏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从宗族的结构和宗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苍南县宗族文化变迁展开分析。通过对文献及宗族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宗族文化衰弱的趋势不可改变,尽管宗族的部分结构得以重建,其传统功能还将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还有活跃的趋势,但其内在的根基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逐步丧失。

作者:黄卫堂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共同的经济基础是宗族共同体维续、凝聚的重要纽带。在山池村谢氏宗族宗族“公产”成为维续宗族“公性”的重要手段。但宗族并不排斥家庭个体经营,相反,以家户为基本单元的家庭经营是宗族经济的重要形式,也是宗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作者:胡平江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传统时期,吴氏宗族的治理主要呈现为宗族内部的自治,国家和政府难以管理到宗族内部。吴氏宗族依靠内部的治理主体与规则,维持宗族的有序运转。本文分别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与方式、治理过程等方面阐述司前村吴氏宗族的治理形态。

作者:张利明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治理形态是杨氏宗族社会能够建立稳定的宗族秩序、保证宗族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杨氏宗族的治理是在宗族“结构—功能”范式下展开的,即在宗族组织结构所具有的特定功能下展开的。本文将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过程、治理方式等展现杨家坊的治理形态与变迁。

作者:王章基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宗族文化形态是最能反映宗族社会与历史底蕴的精粹之所在。郭氏符竹村的宗族文化集中反映其经济、社会和治理,特别是在有关宗族传承、有序规制和社会凝聚等方面。本文将主要从符竹村郭氏宗族的祠堂、祖坟与族谱以及生育与性别观念、生活观念与日常习俗、节日庆典与神灵崇拜、宗教文化与平民化五个方面来集中反映郭氏符竹村尊祖重承、传统有序的宗族文化形态。

作者:傅熠华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本文考察中寨村陈氏宗族的传统社会形态、社会变迁及其社会实态。

作者:刘思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宗族因族人而聚。在宗族社会,以家庭为基础,家庭承载宗族繁衍、扩展的重任。同时借助社会组织、血缘纽带等,宗族将单个家户凝结起来,构成“分”与“合”相统一的血缘共同体。

作者:胡平江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