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8年中国“红基会”面向全国范围的NGO公开招标救灾项目,整个招标坚持“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竞争公平”的原则,采取社会评审、信息透明、分期拨款、动态监管等创新举措,有助于推动公募基金会的转型,扩大公募基金会和草根NGO之间的横向合作,促进公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顺利对接,对于推动“5·12”灾后重建工作、完善中国的救灾体制乃至中国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2010年7月8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15家公募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等20家非公募基金会机构发起筹建的基金会中心网启动,以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为使命。基金会中心网成立之初即推出“透明口袋”的概念,成为中国基金会问责的...
文章首先介绍了基金会评估总体情况。其次,对2013 年基金会分类指标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基金会评估情况。
本文在综述香港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对《香港社会服务基金总览》和《香港慈善基金总览2006》所载资料的内容分析,从成立的年份、资助范围、资助对象、资金来源地域和基金成立者等五方面检视香港慈善基金会的不同分类,进而探讨其发展趋势、治理及公众交代等议题。
江苏省基金会指在江苏省民政部门登记的地方性基金会。江苏省基金会从2005年底的42家增长到2011年底的376家,其数量为全国之首。同时,江苏省基金会发展也有着自身特点:公募基金会以见义勇为和民政慈善两个领域为主体;非公募基金会主要是教育类和慈善类基金会;出现了村级基金会这一创新的模式。报告将从数量、资产、收支等方面对江苏省基金会的发展模式进行呈现。
北京市基金会指在北京市民政部门登记的地方性基金会。近年来,北京市基金会发展迅速,一方面,呈现与全国大部分东部地区一致的特点: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迅速增长,捐赠收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行政和人员支出较低,整体上缺乏专业化队伍等;另一方面,北京市基金会也有较为鲜明的地区特色:文化艺术类和研究类基金会开始发展起来,一些基金会立足于北京,支持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
神华公益基金会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7月1日出资2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以“神州弘大爱,华夏倡仁心”为理念,秉承“奉献神华爱心,支持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宗旨,主要业务范围为扶贫济困、救助灾害、援藏、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合作交流、社区共建等。
为进一步推动财政的公共化进程,促进我国文化发展,2007年8月7~8日,我们赴上海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调研。调研期间,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财政局、宣传部、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座谈。本报告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专题调研报告。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