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这使得抗逆的过程成为联系宏观结构和微观个体之间的桥梁。本书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
本文以课题组此次调查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养老的三个方面——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入手,考察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和养老现状,并分析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家庭养老体系产生的影响。
我国关于高龄老人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1997年,在北京大学曾毅教授和国家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萧振禹研究员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资助和北京大学及中国老龄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使“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正式立项。由于中国老年人口中女性人口较多,越到高龄,女性比例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龄老人问题主要是女性高龄老人问题。
农民工为什么外出打工,通过我们多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95%以上的回答都是:能挣到钱,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他们期盼通过孩子的刻苦学习,和城里的孩子在公平的起点上竞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彻底改变家庭的处境。
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实施的各种政策使然。留守老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缺乏社会支持机制的有力保障。对江西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研究表明,虽然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在劳动负担加重的同时,失去了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物质支持、精神慰藉等,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晚年生活境况凄凉。世界各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削减政府...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风险产物的失独老人群体,近年来逐渐进入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视野。研究通过对其生活状况的具体考察,发现大多数的失独老人存在经济状况恶化、精神普遍抑郁、健康状况下降以及人际交往敏感封闭等困境,在生活救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精神慰藉方面存在强烈诉求。而目前的扶助政策却发展较为滞后,存在扶助标准低、覆盖面窄、扶助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失独老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