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19世纪,世界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将世界城市化水平大约提高了10%。20世纪则是世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世纪初期的13%提高到世纪末的47%。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04年的41.8%。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2018年,东北三省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完善建设管护机制等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看,还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不足且筹资渠道单一、治理技术空间适应性不足、农民参与程度不高、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四五”...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能够使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幸福感及安全感显著提高,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关键重点,系统谋划,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仍存在后期管护有待加强、绿色科技支撑不够...
本报告在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五个方面对全国91个城市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做出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正向关联,区域不平衡特征突出,省会城市标杆地位显著,非经济因素对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形成重要挑战。
文章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对农民健康的影响。使用SF-8量表全面分析健康指标,制定人居环境指标。实证中考虑收入内生性,并对人居环境和收入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比较,发现人居环境问题和收入都对农民健康影响显著,其中人居环境问题对健康影响更大。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本文总结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就,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面临前期建设前瞻性不足、要素保障不足、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完善顶层设计、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构建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健全管护运行长效机制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全面了解、评价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情况,“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3)”课题组在人居环境相关理论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