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地方性知识     检索到  28469  条相关信息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可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四种类型。其特点则表现为原生异质性、多元融通性、体系稳定性、持久延续性。其功能则表现为:“居边”——保障跨国民族在边疆安居乐业、“通边”——保障边疆各族的经贸往来、“融边”——保障边疆各族的文化交流、“识边”——加深边疆及边疆人的自我与...

作者:王悦 出版时间:2017-10-01

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宗教信仰和仪式的知识、人居环境知识、动植物生态知识、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显示出防灾减灾的价值。地质地貌及人居环境知识有防泥石流滑坡、防火等功能;动植物方面的生态知识则有防饥荒、防食品短缺和急救的功能;宗教信仰、仪式的防灾减灾功能是综合性的,有形而上的特点;而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预防灾害的作...

作者:李永祥 出版时间:2023-04-01

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宗教组织实践并形成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验。本文以甘肃省部分清真寺参与无毒社区建设行动为考察对象,深入分析和讨论作为地方性知识系统代表的清真寺如何参与禁毒治理实践创新并增进自身宗教事业及穆民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张宁 出版时间:2020-03-01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农村乡土场域中的地方性知识是如何通过地方农事实践、农业技术的二重性发展、地方性认知的迁入等方式与现代化农业推广技术相融合的。在此过程中农民除了利用现代化要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外,依然没有放弃传统农业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仰仪式以及依靠地方性认知来认识、应用相关农业创新成果。这体现了“自下而上”的农业推广道路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根据农民的地方...

作者:蒋志远 出版时间:2022-05-01

导论部分将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从微观视角详细呈现一项环境政策在特定时空中实践的现状、问题与成效,从而揭示一项全国性的生态建设项目的地方实践形态及其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已有近20年历史,在生态、社会与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这里特别关注基层执行主体之间的互动实践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退耕还林政策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环境政策,具备系...

作者:钟兴菊 出版时间:2018-06-01

一项全国性的旨在改善生态的退耕还林工程通过科层体制下的层层委托-代理实践以及村民策略性行动选择的共同作用形塑了政策特殊实践形态。本研究重点从微观视角揭示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在退耕还林政策基层执行中的复杂过程与实践逻辑及其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实际影响。虽然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投入环境保护并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环境政策体系,但仍然面临环境“治理失灵”等困境,这为本...

作者:钟兴菊 出版时间:2018-06-01

在“地方创生”政策实施背景下,日本通过对人口减少地区高中教育进行改革,以最大化实现高中教育的社会功能。爱知县田口高中和福江高中两所学校利用地区特有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初高中教育融合和建设社区学校等措施,在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地方创生”奠定基础的同时稳定高中生源、强化社会关系资本、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最终使区域实用型人才增多、地方产业重振,促进...

作者:李德显 徐亦宁 孟丽菊 出版时间:2023-07-01

农业社会历来重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套认识、处理灾难的方式,包括信仰、象征和仪式,等等。四川省汶川县巴夺羌寨群众的遇旱求雨仪式,就是一例农业社会典型的生产祭祀活动。多年来,寨子里的人不但没有怀疑过仪式的“灵验”,而且还努力为此寻找“科学”的依据。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能力的增强,“知识”发生了改变,为符合时代,如今人们并...

作者:罗吉华 巴战龙 出版时间:2014-12-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