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主要包括:一、农村土地流转概述;二、土地流转发展历程与背景;三、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本文认为财产性收入是导致城乡、区域、行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从土地收益、住房收益、资金收益分析来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重点对象是农民。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式税收制,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本章从渐进式改革的视角探讨房地产价格波动对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更加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非市场因素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城镇居民内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而且也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在本章,我们将直接利用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数据进行分配效应的非对称性检验。
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居民增收。一方面,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便利 “三农”、 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融资,高其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有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帮助广大居民拓展投资理财渠道,提高居民家庭财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
改革开放及市场化发展带来了中国财富的迅猛增长,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我国作为新兴市场,资产市场发育不成熟使得资产价格波动颇为剧烈,这种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财富配置状况,从而决定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布和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布的状况会进一步增强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动。“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分配比例,创造条件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因此,如...
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金融扶贫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历程。第三部分初步描述了广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两种基本模式。第四部分简单分析了广安普惠金融与资产收益扶贫两种模式的优劣、成效及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扶贫的建议。
本文旨在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土地流转是否有助于促进农户收入增加;二是土地流转是否给处于收入分布不同位置的农户都带来了收入的提高,能否促进农民公平增收;三是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而言,谁更有机会参与土地流转,以及谁从土地流转中的获益更多。本文认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考察土地流转在农户收入增长和收入再分配方面的实际效果,并为调整抑或完善现行农地制度...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