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倡导妇女解放、男女平等。1950年2月,《人民画报》刊登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向她的女性学生讲述拖拉机构造的照片。1951年,《人民日报》第2期刊登了“三八号机车开车典礼”的图片。70676659“三八号”由女性火车司机组成的包乘组驾驶,其中田桂英被评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司机劳模。女性卡车司机也在各地出现,例如以内蒙古卡车司机曹秀荣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妇女研究、发展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的学者纷纷关注发展中的性别公平与性别平等问题,特别是198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各种有关妇女与发展、性别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迅速出现在各个发展主题和领域,甚至反映到政府的社会决策过程中。同时期,多边和双边的各类国际组织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工作也陆续纳入了社会性别视角。有关...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
本篇首先是对学前性别教育发展历程简述,然后探讨了学前期性别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趋势与建议。
本章主要探讨了在乡土社会被污名化的背景下,乡土社会个体去污名化的路径和方式问题,以及教育作为最被看重的、最正统的去污名化路径如何为乡土居民所重视。
在以上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关系进行总结,概括了社会性别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完善理论的建议;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艾滋病防治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探讨患者患病前后在社会关系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挖掘差异产生的原因,探讨性别关系对艾滋病的影响以及艾滋病对性别关系演变的冲击,归纳性别关系与艾滋病的关系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包括有关贫困女性化的理论与中国相关研究概述,农村贫困的性别化。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