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耕情感     检索到  5795  条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秩序建设中的价值作用,然后介绍了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在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困境,最后介绍了如何将传统农耕民俗文化遗产嵌入现代乡村治理。

作者:张治东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技术体系,包括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生态保育技术、农业环境治理技术、自然灾害防御与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等,并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结合,探索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在黄河流域进行推广,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作者:张治东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概念及相关研究,然后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循环经济思想、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最后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经验启示。

作者:张治东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本文从家庭代际关系维度解析李村老人情感性实践,对家庭日常生活场域中的代际关系、家庭结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呈现,从代际理性、代际缓和、亲情牵挂三方面阐述李村老人情感实践的逻辑。情感性实践依然是李村老人日常生活的重点——他们在面对子代的日常实践中有冲突也有亲情,故而这些实践看似互相矛盾,但是隐藏其后的是“生活理性”的指导原则。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本文以甘肃省一个农村为例研究了当代西北农村农耕合作情况,分析了西北农民农耕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农耕合作原因和条件、农耕合作的内容和方法、农耕合作中的补偿和惩罚机制、农耕合作成效。认为农耕合作有帮工、互助和合伙的区别;当地的农耕合作较以前更加频繁;农耕合作反映农民在道义的基础上存在着理性思维。

作者:李远行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本书借鉴古代先哲关于理想社会“人的幸福”和“社会和谐”论述,参照欧美对传统农耕社会改造的经验,分析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文明从鼎盛到衰落,以及历次“社会改造”得失,从社会价值重塑、社会治理转型以及文化理念再造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本书论及的 “改造中国农耕社会”,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创造一个繁荣的社会,更要建设一个摆脱现代社会“幸福悖论”、在未...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本文借鉴了意识形态襁褓的说法,主要介绍了号营村的民俗文化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力图反映村落社区文化襁褓的存在和作用。首先,从家庭、家族和村落三个层面呈现文化襁褓为人们提供的公共知识。其次,从花灯、地戏两个方面展现了集体性公共活动对村民的民俗文化教育。再次,从侯氏宗祠、人口文化墙和孝文化公园三方面介绍了号营村的公众文化空间,呈现出公众空间与民俗教育的文化关联。最...

作者:张定贵 陈发政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归附的机制应该如何安排呢?归附不是慈善组织向政府的简单投靠,或曰依附。归附要维持双重状态间的平衡,即体制身份和自由状态。否则,归附者便会沦为政府的附庸,快速失去活力,变得死气沉沉。为了维持这一平衡状态,归附需要多种机制相互配合。那么,这些机制有哪些呢?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以东莞市麻涌镇的购买服务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