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民土地价值观念     检索到  29285  条相关信息

近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惠农、富农政策,特别重视对农村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避免农民抛荒、低效经营和流失土地,如2001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村稳定的基础。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是落实土地政策。”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而农民是怎样看待分配...

作者:张伟建 出版时间:2012-07-01

本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集体所有制理论的分析,提出中国农村发展仍应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并查找中国实践中集体所有制的不足。最后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土地所有权是否可以流转,以及如何流转才能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

作者:罗玉辉 出版时间:2019-10-01

非洲传统宗教是非洲原生性宗教信仰之统称,它涵盖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产生和存在过的所有宗教形式。较之非洲传统宗教外延形态的多样性,其内涵本质的同一性更为重要。非洲人笃信宗教,对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解释亦往往源于传统宗教信仰,宗教与生活的统一构成了非洲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并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传统宗教同样...

作者:张宏明 出版时间:2019-08-01

本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分析得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直接目的是农民能够获取市场化的地租,这种地租是集体所有并被集体赋予集体成员的一种权益,且“三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保障了农民获得这种地租的合法权利。“三权分置”下的“经营权”流转可以在完善政策的配套下,推动农民土地权能从保障性功能转变为发展性功能,实现农民更好的土地权能,这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此外,...

作者:罗玉辉 出版时间:2019-10-01

本章先用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分析“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合理性,指出“承包权”是所有权主体赋予集体成员的一种“子权”,“土地确权”是将这种“子权”法权化、明晰化,并结合承包权的流转现象,分析承包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作者:罗玉辉 出版时间:2019-10-01

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用地的需求,城市新增用地来自农村。良性的互动应是通过土地征收或是流转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让农民过上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享有同等的权利,全社会共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然而事实上,按国家权威部门较早前的估算,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就让农民付出了约6000亿~8000亿元的代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在大量农业用地转非农业用地的城市圈地扩...

作者:柴荣 王小芳 出版时间:2017-01-01

农民土地权益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土地和农民成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城市化发展需要土地,而农村土地的城市供给往往是通过土地征收和土地流转来实现的。土地征收与流转必然会产生土地权利主体的易位,导致农民丧失对土地的使用权。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如何得到切实的保护,就成为当前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柴荣 王小芳 出版时间:2017-01-01

首先,本文指出,实现土地流转撬动的土地制度改革理念的强化并加以重塑,要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发展意愿、赋予农民选择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改革价值趋向,实现以“农民”为主体、“农民产权”为核心、“农民权益”有保障的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改革。其次,本文讲述了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要尊重多方利益主体的流转地位、关注其利益诉求、实现利益均衡共享以实现关系重塑。再次...

作者:翟新花 出版时间:2021-03-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